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制訂適合臺灣的完整賽制與規劃,強調農村三生-生產、生活、生態,注重未來願景及實踐方案,進一步幫助臺灣農村產業升級。
推動農村三生 放眼農村未來
金牌農村縣市初賽於106年1月正式展開,吸引全國707個農村參賽,其中36個社區脫穎而出。而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性與專業度,第二階段「全國決賽」農委會特別邀請多位橫跨產官學界的專家擔任評審,專業領域囊括農業經濟、鄉村發展、生態保育及環境景觀等。全國決賽透過書面審查及簡報面談選出22個農村社區,並進行實地評審決審,從各方面進行金牌農村的審查與評選。
由於最終獎項在頒獎典禮當天才正式揭曉,為了提升民眾對於活動的參與熱情,主辦單位更在頒獎典禮前推出「猜金牌挺金牌」抽獎活動,邀請全國民眾一同預測「金牌農村」得主及「金牌的數量」,在頒獎典禮前成功創造話題性與全國關注。
總統蒞臨頒獎 期勉升級轉型
總統蔡英文特別擔任金、銀、銅牌社區頒獎嘉賓,獲獎農村社區備感榮耀與感動。總統在致詞時表示,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展現嶄新的農村樣貌,入圍的22個社區都是臺灣農村發展的典範。過去兩年以來,農村的升級轉型一直是政府的核心政策,並且達成了五項重大成果,包括擴大農民保險資格、農業職災保險入法、農業保險上路、學校採用優質的4章1Q認證食材與對地綠色環境補貼,未來更將推動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業應用,持續實現幸福農民、安全農業、富裕農村三大政策與願景。
第一屆金牌農村的殊榮,由新北市三芝區共榮社區暨安康社區、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與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搶下;銀牌獎落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苗栗縣公館鄉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苗栗縣大湖鄉薑麻園休閒農業區及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銅牌得主則包括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嘉義縣太保市後庄社區、臺南市後壁區無米樂社區、高雄市大樹區龍目社區與花蓮縣瑞穗鄉富興社區。
本次金牌農村競賽的優等獎得主則為臺北市北投區湖田社區、苗栗縣南庄鄉蓬萊社區、臺中市外埔區水流東休閒農業區、南投縣水里鄉上安社區、雲林縣大埤鄉西鎮社區、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臺東縣海瑞鄉及關山鎮崁頂社區暨新埔社區等共七個社區。
揭示農村新貌 擴散正向影響
農委會的大家長林聰賢主委更為所有與賽的社區加油打氣,一上台就以國語、臺語、客語及原住民語多元問候,並且強調,多年以來政府投入眾多資源,持續彌平城鄉差距、促進農村發展,帶動地方創生與農村再生,金牌農村競賽更揭示下一個階段臺灣農村的風貌,展現可持續發展農村的典範。「今日的頒獎典禮之後,最重要的工作才開始,期許得獎農村到德國學習吸取寶貴經驗,繼續扮演領頭羊的角色,進行農村發展典範的播種,影響周邊農村、影響各縣市的農村、擴散到全國。」
緊接著,評審團召集人農委會李退之副主委分享評審過程的甘苦,並指出農村面臨著高齡化、少子化、都市化及氣候變遷等挑戰,應有更長遠的考量,也因此,在本次金牌農村競賽中,評審特別著重農村發展的未來發展性,包括生態、人文、幼童照顧與教育、青年回鄉發展、老人照護、生態多樣性…等都在評審範圍之中,期許所有獲獎社區發揚學習經驗,推動農村三生-生產、生活、生態,打造安全農業、富裕農民、永續發展的富裕農村!
臺德農村交流 預約農村未來
金、銀、銅牌獲獎農村以農村三生共構出發,各自具備創新獨特性,真正體現農村再生的精神!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圓滿落幕,卻是臺灣農村發展的新起點,成為農委會持續推動農村進化的新動力。
獲獎農村除了贏得發展獎勵金50萬、30萬及20萬元,還將一併啟動農村的「未來性」,獲得全額補助參與德國農村培訓計畫,前往德國鄉間,與德國金牌農村進行交流,開拓農村新視野、激發嶄新想法,共同為農村的未來努力,發展出臺灣農村的無限可能與希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