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 | 健康遠見
長照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

以「自行進食」為目標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

(長輩若能自行進食,可自己控制吃食速度。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吃」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受疾病或退化所影響,這些病患逐漸失去自理飲食的力氣,有時候甚至感到無能為力,沒辦法自己吃飯,彷彿尊嚴也被剝奪......

為了幫助家中行動不便者用餐,下面會提到對病人用餐影響甚大的幾個重點,包括用餐姿勢、餐桌椅及食器輔具的選擇等,以「自行進食」為目標來打造一個對病人友善的用餐環境。

正確用餐這樣「坐」

•  坐著用餐:

如果在病人躺下時嘗試餵食,容易造成他本能想要仰起臉吃飯,可能會發生噎嗆的情況,同時,躺著餵食在心情上,也會對吃飯和協助的人雙方產生更多的壓迫感。

•  上半身微微前傾:

採坐著的方式用餐,上身或頭微微前傾,比較方便病人吞嚥,由下而上的吃飯姿勢,也可避免食物不容易溢灑出來。如果病人身體比較孱弱,吃飯時,也可以選擇有靠背的椅子,並且在背部多放上一個靠枕,更能增加病人身體的穩定度。

•  雙腳著地:

維持穩定的進食姿勢,才能避免患者重心不良,跌落餐桌。因此吃飯時,除了放鬆坐下,雙腳著地也是穩住坐姿的好方法,必要時,甚至可以將不要的雜誌或小凳子放在腳下,作為腳踏墊使用。

•  順手的餐具:

如能使用慣用的餐具,甚至透過輔具輔助,將餐具放在手能取用的範圍,方便病人抓取,就能大幅降低病患吃飯時耗費的力氣。吃飯輕鬆了,才能增加病人自行用餐的意願。

•  湯品蓋上乾淨鋁箔紙:

易噴濺的湯類,可以先蓋上鋁箔紙或餐巾紙,等到病人開始飲用湯品時,再協助他打開飲用,除了能避免湯品灑出,也不用擔心吃飯時間過長,有保溫的效果。

•  碗盤下方舖上防滑墊:

加上一層防滑餐墊或是浸濕的乾淨抹布,能夠增加摩擦力,避免不小心碰撞,導致熱食噴灑的危險;病患不小心掉落食物時,也方便家屬毫不費力的清理。

除了完全失智、失能的病人無法自行用餐,需要照顧家屬協助餵食外,用餐姿勢的正確與否,餐具、輔具的選用適當,都能夠避免病人用餐時的噎嗆傷害,同時,讓病人自行用餐、吃自己愛的食物,對於他的身心將有很大的幫助。

訓練病人自己進食的另一好處,是可以讓他自己控制吃食的速度,雖然有時過於緩慢,但反而會大幅降低嗆傷或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過度的照顧,將剝奪病患許多可能性,使身體沒用到的機能漸漸退化。

餐桌椅挑選的三大重點

讓病人坐著自行用餐,在餐桌椅的挑選上,有三大重點必須考慮:

1.  有扶手、椅背的椅子:

有扶手和椅背,可以避免病患吃飯時,因為重心不穩,不小心從椅子上跌落,是身體虛弱病患的好幫手。如果沒有穩固的椅子,病人不方便移動的話,也可坐在輪椅上用餐,但要注意輪椅的穩定度,事先將輪椅固定好,避免滑動。

2.  可支撐身體的餐桌:

如果是行動不便的病患,不容易移動用餐,也可以選擇坐在床鋪上吃飯。但因床鋪沒有扶手或椅背,因此更需要可以支撐身體的移動式餐桌。在床上吃飯時,依舊要避免仰躺,最好坐在床端、腳跟著地,才能避免跌落或噎嗆的危險。

3.  桌子高度適中:

桌面太高,對於能夠自行用餐的病人,不僅需多費許多力氣在夾取上,也容易增加他用餐的困難。最適宜的桌子高度,應該與吃飯病患的肚臍平行。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_img_1

照顧者的同理心:坐在同側,一起用餐

選擇坐在病人對面吃飯,雖然比較方便給予協助,但有時也可能會讓病人吃飯時,感受到「被監視」不不舒適。

如果家屬能在同一時間吃飯,並且選擇同側坐下,甚至吃同樣餐點,都能讓病人吃飯時比較沒有「被協助」的感覺,相比之下,反而是一起用餐的正常生活感。透過一起用餐,也能藉此了解病人接下來想吃的食物,而對於失智症病患來說,一起用餐的另一好處,在於可以從旁示範吃飯過程,對於引導失智病患自己用餐進食,能收相當好的成效。

由於失智病患常常會忘記自己吃過了,嚴重點,甚至會忘記如何使用餐具用餐的方式,在旁邊陪伴用餐,隨時能夠注意失智症病人的用餐情況,如果有進食後要求再吃東西的情形,可以藉由轉移話題的聊天和陪伴,來讓他忘記想要再吃東西的請求。

居家小提醒:愛心便當到你家,長輩送餐服務

家屬如果因為工作繁忙,白日裡無法陪伴病人用餐;或是原本身體健康的長輩,一次病痛之後,再也無法處理自己的三餐,以上這些問題,現在也都有政府的志工送餐服務可以申請。

只要向照管中心和社會局提出申請就會有專業人員到府評估需求申請成功之後每到用餐時間服務的志工就會準時送來不用再擔心病人的餐點問題。

居家常用的食器輔具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_img_2

•  圖一、顏色鮮艷的餐具:

選擇色彩鮮艷的餐具,能豐富病患的視覺、促進食慾;另外,紅色餐具也能幫助失智症患者更容易辨識盤內食物位置。

•  圖二、握把加粗的彎曲湯匙:

如果手臂關節變形、完全無法施力或握住一般餐具的病人,可挑選手柄彎曲的彎柄湯匙或叉子,除了握柄又大又輕外,手腕不需彎曲即能使用外,若用餐時,手會不自主顫抖,也可選擇附砝碼的餐具,改變餐具重量來抑制顫抖情況。

有些湯匙另備有萬用湯匙的功用,能同時完成筷子、刀子、叉子等動作。

•  圖三、輔助筷:

筷子後端特別設置連結,能夠針對手部動作或肌力不佳的病患,利用彈簧的力量輕鬆夾取食物。配合慣用手和手的大小,輔助快又可區分成大、小兩種尺寸、以及左手跟右手專用的輔助筷。

•  圖四、弧形碗:

內部特別製成弧形形狀,其中一側加高,不用傾斜拿取,就能將食物導引至碗的一邊,如果是單側較無力的中風病患,能夠更方便舀取到碗裡的食物,食物同時集中在碗的一側,也能防止食物掉出。

另外,也有些碗的設計,除了內部呈現弧形狀外,外緣也會製成內彎弧度,方便病人把食物推到邊緣後舀取,同時,也有不易撒落的優點。

•  圖五、鼻曲杯&斜口杯:

頸部活動困難的患者,鼻型的特殊剪裁可避免鼻子碰到杯口邊緣,輕鬆喝到杯子中的飲品,讓喝東西不必再仰頭或轉動脖子,避免嗆咳發生。

在退化或疾病影響的情況下,許多病人的雙手會漸漸沒有力氣,配合特殊的飲食方式,在食器的選用上,也需要正確選擇特別設計的器具,才能更安全輕鬆的完成日常生活雜事,使他在自立生活上更不費力。除此之外,選用餐具如果能夠挑選容易堆疊的同一套餐具,也能同時減少照顧家屬收拾整理的困難。

如何選用適合的食器或飲食輔具呢?首先要注意病人在「吃」的過程,最無法執行的動作是什麼?有些病人可能因為手部僵硬,或是帕金森氏症導致的手部顫動,即使使用輔助筷,用餐上也會有困難,此時可以改為使用粗握把的湯匙,增加病人使用上的方便性。

除此之外,包括病人本身的特質、使用時的流暢度,都是購買食器時的考量之一,比如同一種輔助筷,分別有左手跟右手的區分,依據病人慣用手的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輔助筷輔助。目前也有單向輔助吸管、輕鬆倒茶茶壺座等,針對病人特別的習慣所設計的輔具。使用吸管時比較不易造成滑動。

如果外出或就醫時,臨時忘記攜帶病人專屬的食器時,自製用餐輔具也是一個家屬們常見的作法。將湯匙的握把用紗布層層包裹加粗後,綁上橡皮筋、魔鬼氈固定,就成為自製的粗柄湯匙(同理亦可使用在牙刷的輔助上);另外,將紙杯杯口剪出一個半圓形,避免病人喝水的時候碰到鼻子而嗆到,也是相當簡單就能迅速作出的自製鼻曲杯輔具。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長期照護科主任;原文刊載於蔣曉文《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

怎麼協助用餐?4 大關鍵讓行動不便者「吃」得輕鬆_img_3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