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遊走是大多數認知症家庭在照護上最頭痛問題之一,社政機關會說,政府有愛心手鏈;警政機關則說,可到刑事單位留下面容辨識及指紋按壓紀錄;民間企業研發出GPS定位功能的裝置,QRCode等,為何每年台灣還是上千位長者走失,甚至從此天人永隔。政府的政策、企業的科技設計似乎都無法有效解決,認知症長者因遊走產生的後遺症,現階段家人的照護仍是視線無法離開長者一秒鐘,所有的設置都僅能做為輔助,同樣的問題,在日本又是如何。
根據台灣警政署調查,2012年至2015年因認知症而失蹤的老人介於1,200到1,300人之間,2016年達1,541人,比2015年增加260人,2017年人數持續增加,已佔所有失蹤老人總數的近五成。警政署為此還訂定「認知症失蹤人口獎勵規定」及「員警協助申辦預防走失手鍊獎勵規定」,這也為什麼每天都可看到媒體上,各警察單位主動發佈找到認知症長者走失的新聞與照片,及看到新聞上警察照本宣科的建議家屬應申辦愛心手鍊。
日本的數據則由共同社(Kyodo News)最近的新聞,依據警察廳彙總的數據,2017年日本警方接報的因認知症或疑似該症而走失者達15,863人,較上年增加431人。與開始統計的2012年的9607人相比增至約1.65倍。去年一年內未能確認下落的人數為227人。
認知症長者遊走而走失的人數在中國更是驚人,認知症患者人數超過一千萬人的中國,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與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在2016年所聯合發布「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中,全大陸走失老人一年約在50萬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約為1370人,認知症和缺乏照料成為老人走失的主因;走失老人平均年齡75.89歲,其中男性占比42%,女性占到58%,走失老人的女性比例略高於男性,且75歲以上老年人走失比較高。
2017年,老人居多的日本神奈川大和市推出一項關懷老人福利,給認知症老人購買每年2000日元的意外保險。神戶地區則每年撥出一筆預算作為認知症老人遊走的津貼,替一些老人負擔賠償金。
神奈川大和市、神戶地區會針對認知症老人提供有關遊走的保險購買或津貼,是因為於2007年,日本神戶地區發生認知症老人闖鐵軌事故,一名91歲老人闖入鐵軌,不但丟了自己的命,家屬還得面對JR東公司所提出幾千萬日元的索賠。這場官司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鐵路公司答應將賠償額降到720萬日元,二審法院判決家屬要賠償JR東公司360萬日圓,雖然最後最高法院做出關鍵性判決,認定家屬免賠,但這一事故和後續交涉給這一家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自神戶這一事故發生後,日本一些老人居多的縣城開始關注老人賠償問題。神奈川縣的大和市有超過9千位認知症老人,而該地區的鐵軌又有32處屬於開放式,老人闖鐵軌事故發生的頻率很高。在同鐵路公司商討對策時,該市決定以購買保險來預防不測。
2016年,日本各個家庭報警尋找認知症老人的個案有15,432起,有191人仍毫無音信。包括2016年以前接報的走失者在內,2017年通過警方搜尋行動找到的人數為10,129人。本人回家或家屬找到的為5,037人。此外確認死亡的為470人,另有125人撤銷報警等。
從認知障礙走失者被發現所花費的天數來看,報警受理當天被發現的佔72.7%,超過半數。據分析,在住所附近徘徊等未走遠的情況較多。7天以內被找到的為99.3%,占到絕大部分。
從各都道府縣警方的受理情況來看,大阪府警方接報人數最多,為1801人,緊隨其後的是埼玉縣和兵庫縣警方,分別為1734人和1396人。相對較少的包括島根縣警方38人、和歌山縣警方40人等。
在調查中,有認知症老人的家庭,最擔心的是老人獨自遊走後遭遇事故。此外,日本在調查認知症老人發生事故時還發現,這些老人的家庭若不提防,還很容易發生火患。日本老人都靠養老金過活,要他們承擔一筆龐大的賠償金是不可能的事情。於是,鼓勵投保是政府積極推動的方針,如此看來,日本新橘色計劃對認知症友善社區的營造,似乎仍是緩不濟急。
安倍首相曾期望以機器人來紓解照護人力之不足,日本軟銀等企業也發展無人駕駛汽車,來協助大眾運輸系統不健全地區的長者外出,但對於研發出可預防或快速找回走失的認知症長者的科技設置,日本也是尚在努力中,在未能有任何科技或設置可有效面對認知症長者遊走,家屬仍是需要辛苦的去照護。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