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頭朝外
小況對於白紙黑字的規定相當執著。
今天爸爸開車到大賣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停車位。這個車位不好倒車,索性就讓車頭朝內。但是,小況看到停車場牆壁上的公告:「停車時,車頭請朝外。」於是要求爸爸要讓車頭朝外。
雖然爸爸很明確地告訴他,這車位不容易倒車,所以暫時先讓車頭朝內,小況卻不接受。因為他很清楚地看見牆壁上的告示牌,要大家將車頭朝外停放。他非常執著於這一點,認為爸爸沒有遵守大賣場的停車規定。
爸爸耐住性子,好聲好氣地說:「雖然我們車頭朝內,但是車子還是停在停車格裡,並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小況卻仍像壞掉的C D,不斷重複著:「車頭朝外!車頭朝外!車頭朝外!」
爸爸漸漸被激怒了。「我不是說了嗎?這個車位不好停車,你怎麼這麼囉嗦!不然你來停!」
「不行,我未成年,我沒有駕照。車頭朝外!車頭朝外!」
爸爸發現,如果自己不按照小況說的去做,這孩子就會繼續坐在車子裡面,不願意下車。
意中心理師說亞斯
每個亞斯伯格症孩子執著的事物不盡相同。但有個共通點,就是執著的點和執著的強度總是讓人難以想像。
亞斯伯格症孩子看待事物的角度是很純粹的。他們不諳人情世故,不會有太多複雜、模糊的想法,也不存在現實社會中所謂的「潛規則」。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亞斯伯格症孩子是一群很純真的孩子。
亞斯伯格症教養祕訣
1. 嘗試良性溝通
「明明已經很清楚告訴他不得不這麼做的原因了,為什麼孩子還是這麼堅持?」
遇到類似文章開頭故事的情況時,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但是,仔細想想,孩子會這麼要求,其實也沒有錯,畢竟公告確實是這麼寫的。
我們可以進一步問他:「車頭朝外的理由是什麼?」
或許他只回答得出,因為牆壁上的公告這樣寫。這表示他並不清楚「車頭朝外」的用意,是為了避免車主在倒車時發生擦撞。
發生故事裡的情節,而不得不將車頭朝內時,可以試著讓孩子知道,待會要離開時,我們會很小心地注意後方是否有來車。也告訴他,如果有機會找到適當的停車位,我們一定會按照公告所說,將車頭朝向外面。
如果孩子仍然卡在「車頭朝外」這件事上,我們也真的無法調整停車方式,可以給出兩個選項:一是他妥協車頭朝內,去逛大賣場;二是重新找第二個車位,找到再逛大賣場。讓他二選一。
誰對誰錯,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交集。
2. 切忌欺騙!
請提醒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要欺騙孩子。當孩子發現我們欺騙了他,未來他對於我們所說的話都會抱持不信任的態度,這是極大的代價。在你身上貼了拒絕往來戶的標籤。在孩子的心目中,你成了一位會說謊的媽媽,無法被信任的媽媽,你說的話都沒有人要相信。
3. 跳脫既有的想法
接納孩子的想法,同時提供另一種看法,幫助他從原來的想法跳脫出來。例如:「對,老師說得對,我們不能闖紅燈。但是,你看這個燈一直在閃,所以它是什麼?閃紅燈。紅燈,兩個字。閃紅燈,三個字。它們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走過去吧!」說完就和孩子一同往前走,問題迎刃而解。
4. 以孩子的眼光看事物
換位思考,試著以亞斯伯格症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去感受。敞開我們的心胸,接納孩子所存在的特質及行為模式。先不要預設立場,我們和孩子之間就會比較容易建立彼此互相了解的關係。
多聆聽亞斯伯格症孩子他怎麼去解釋。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其實是相當有限的,也很容易用自己的想法、立場,來批判別人與我們之間的差異。
事實上,有些事情的解讀,會隨著每個人的經驗、感受,及所具備的知識背景、敏感觸角等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詮釋方式。而這世界吸引人的美妙之處也是在這裡。
5. 固著想法的變通
亞斯伯格症孩子在看待生活周遭事物時,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套解釋方式。
當孩子的想法和平時我們所熟悉的內容有所差別的時候,建議家長及老師們,先不要給予太多的評判,或急於說教。
讓亞斯伯格症孩子在思考一件事情時,可以產生許多種的解釋。練習這麼做的好處是,能避免讓他陷入僵化的思考,鑽進死胡同。
面對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思考,我們並不需要去打破它,因為當我們刻意要打破他的想法,孩子很容易產生防衛及抗拒的心理。
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第二、三、四、五種以上看待事情的方式。讓他知道,他可以使用更多不同的方式來看待每件事。
讓孩子慢慢建立一種概念:一件事情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解決模式。待這套模式建立之後,孩子的應變能力將有機會變得更加彈性。
6. 刻意打破孩子的固著性
我經常會刻意去打破孩子正在進行的遊戲內容,中斷他的活動,以進一步來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
這對於鑑別亞斯伯格症是一種有效的判斷。因為這些孩子往往會因對遊戲內容的執著性,而難以接受其他人的破壞。亞斯伯格症孩子面對突如其來的被破壞,往往會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
挑戰亞斯伯格症的固著性,目的在於讓孩子在面對情境轉變時,能變得更有彈性。執行過程中,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慢慢進行微調,並同步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應。不過,請避免手段太過於粗糙,以免引起孩子強烈的情緒反彈,進而對我們產生極端的排斥。
亞斯伯格症孩子需要彈性,這點毋庸置疑,但我們也必須要去製造些適當的情境,好讓孩子能逐漸接受事情的變化。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堆疊積木的時候,他可能會習慣性地把積木疊成一個高塔。我們不需要去破壞他的高塔,而是在高塔的旁邊,再建構出其他的建築物。過程中,他可能會把你的建築物推倒、破壞,或者他會想辦法把他的高塔移到別的地方。
這時,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慢慢地蓋起另一批建築物。但少安勿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去適應他原先建起的高塔旁邊,多了新的建築物。讓他慢慢發現,這個新建築物似乎也沒有為他帶來威脅性。
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孩子有機會看見、體驗,除了他原本所設定的模式之外,還有其他種疊積木的方法,以做為下次設計的參考。如果孩子因為他建起的高塔旁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變化,而出現了強烈的情緒反彈,這時我們可以暫緩進行。等待下一次適當的時間,再進行介入。
面對亞斯伯格症的固著性,我們需要採取漸進式的鬆動。當你聚焦在孩子的固著性,且徹底地執行「鬆動計畫」,細微地觀察孩子的反應,再做適度改變,相信將可軟化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
(圖/Pexels Huy Phan)
(本文作者為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王意中《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