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日本認知症長者所帶來金融與經濟問題,台灣應引以為戒 | 健康遠見
人際

日本認知症長者所帶來金融與經濟問題,台灣應引以為戒

【專家觀點】
日本認知症長者所帶來金融與經濟問題,台灣應引以為戒

受到高齡化加速發展,日本認知症患者持有的金融資産正在持續增加。到2030年度,預計增至如今的1.5倍,達到215兆日元(約58.6兆元台幣),超過日本家庭金融資産整體的10%。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4成的資金陷入「凍結狀態」,也就是死錢,可能 造成日本經濟上沉重負擔。日本政府已開始思考如何避免或降低影響。對於正步入日本急速高齡化後塵的台灣,更應早日未雨綢繆,除民法意定監護制度的修增,民眾對這疾病所帶來的影響應更深入瞭解。

人一旦認知功能開始缺損,就會影響其工具性基本生活功能(IADL),其中一項為財務的處理,變得難以表達如何運用自己的資産,或自行決定與處理個人財務,資金將很難在社會上流動,在拙作「別讓記憶說再見」一書,多次提醒早期發現罹患認知症,其中一項必須要做的即是:及早做好財務規劃,否則等到認知功能逐漸缺損後,已失去對財務規劃的能力。

根據日本總務省推估,至2018年9月,65歲以上的高齡者總數已達3,557萬人,創歷史新高,占總人口比率28.1%,較去年同期成長0.4個百分點,創新高紀錄。70歲以上的高齡者占總人口比率,也首度超過20%。日本總人口約1.26億人,在3,557萬高齡人口中,女性共有2,012萬人,是首度超過2,000萬人。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發生在日本具體案例,2018年春季,在東京市內的信用金庫,一位50多歲的男性公司職員,他80多歲的父親被診斷為認知症,住進了長照機構。兒子打算從父親的帳戶取出約60萬日元,支付父親的安養與醫療相關費用,前往信用金庫諮詢,結果是「真的無法取出來嗎?」使得這兒子感到困惑。

信用金庫的負責人表示,「在無法確認本人意向的狀況下,無法同意取錢」。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這是防止家人侵佔財産的理所當然的舉措,即使錢是用於認知症患者本人也無法動用,存款陷入凍結狀態,類似的情況在日本越來越多。

高齡化影響,認知症老人持有金融資産額度大幅增加

日本政府的《高齡社會白皮書》顯示,日本65歲以上的認知症患者人數2015年推測約為520萬人,在3年中增加了約50萬人。據預測,到高齡化加劇的2030年,日本的認知症患者最多將增至830萬人,佔到總人口的7%。

日本認知症長者所帶來金融與經濟問題,台灣應引以為戒_img_1

(圖/Shutterstock mykeyruna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金融資産的「高齡化」也隨之加劇,截至2014年,約65%金融資産由60歲以上人群持有。今後,日本將進入認知症老人持有的金融資産額度大幅增加的局面。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利用認知症發病率的數據等估算了持有額,結果顯示2017年度日本認知症患者持有143萬億日元金融資産,到2030年度將增至215萬億日元。

據推算,日本的家庭金融資産到2030年度將達到2070萬億日元。患有認知症的老人的持有比例將從2017年度的7.8%提高至10.4%。日本政府和金融機構對於這些資産無法使用越來越充滿危機感。

不僅是老年人的消費減少,如果認知症患者的股票等投資被凍結,原本就比歐美少的日本風險資金也將進一步縮水,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本金有可能逐漸減少。此外,還可以預想到房地産交易出現停滯。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星野卓也表示,「通過投資獲得的收益用於消費等的循環被切斷,有可能構成GDP的下行壓力」。

雖訂定監護制度,但仍受經濟狀況、當事人信任度影響

日本目前提出的對策之一是普及成年人監護制度。有些人因認知症等導致判斷能力不充分、難以做出決策,成年人監護制度就是為了保護這些人的財産而設立。監護人有權從被監護人的帳戶裏取出資金。 

不過,現階段日本僅有約21萬人申請這制度,人數還不到認知症老人的5%。由於家庭人口減少,認知症患者身邊往往缺乏擔任監護人的親屬。如果以律師等專業人士作為監護人,最低需要每月支付2~3萬日元(約合新台幣5,435~8,153元)的服務費用,對於收入和資産較少的老人構成巨大負擔。

儘管有必要增加親屬和專家以外的人以無償形式擔任的市民監護人,(日本是由地方上熱心公益的一般民眾,來擔任監護人。某種程度類似台灣受輔助宣告之人,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來幫助受輔助宣告人處理事情),但監護人除了需要向家庭法院報告被監護人的狀況等之外,還面臨著處理被監護人的借款償還問題、房租滯納問題等預料之外的工作,負擔並不輕。

同時,有很多老年人表示,「無法相信」既不是親屬又不是專家的人。因此,日本全國銀行協會、法務省、金融廳等展開研究,既能防止監護人的違規行為、同時簡易性又優於目前的存款服務的機制。

日本認知症長者所帶來金融與經濟問題,台灣應引以為戒_img_2

(圖/Shutterstock pathdoc

制度更新,值得同受高齡化影響的台灣參考

日本在新機制下,老人在銀行帳戶被劃分為投資用帳戶和生活資金用帳戶。投資用帳戶的銷戶 (取消)和轉入轉出,由金融機構和家庭法院等進行嚴格審查。另一方面,監護人從生活帳戶取款的自由度將比目前提高,同時允許使用網銀。如果金融機構積極引進這些服務,可能有助於普及市民監護人。這些都值得台灣金融主管機構及金融界參考。

此外,日本還存在由法人擔任監護人的機制。日本城南信用金庫等5家信用金庫建立了名為「信金成年監護支持」的一般社團法人,與東京都品川區展開合作,擔任沒有親屬的認知症老年人的監護人。由信用金庫的男女資深員工管理老年人的財産。

不過,僅憑這些措施難以解決認知症患者的股票投資等陷入停滯的問題。雖然由監護人進行有價證券管理並未被明確禁止,但由於伴隨虧本的風險,日本的家庭法院並不認可這一行為。這樣一來,股票被賣出,資金將轉為存款。

此外,日本還有一種「家族信託」機制,是指罹患認知症之前由當事人與家人圍繞資産投資預先做好約定。但是,當事人和家人都以罹患認知症作為前提,進行約定反感,這一機制的利用率很低。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推算認為,認知症老人持有的股票等有價證券到2035年將達到日本整體的15%。瑞穗綜合研究所調查本部長高田創指出,「或許需要採取對策,促使人們在生前把金融資産轉給年輕階層,例如促進股票生前贈與的稅制」。

如何做好財務規劃,拙作「別讓記憶說再見」一書即建議,早期檢測是否認知功能開始缺損另一項重要事務,及早規劃財務及醫療、生活照護計畫,不要將關係到自己最後一段人生的決定權交給他人,若希望自己過自己想好的生活方式,可利用各種方式來保障自己,包括:意定監護、失能或認知症末期生活照護計畫、醫療自主計畫、遺囑等,也可不增添他人的困擾。

(首圖/Pakutaso 25740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