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大陸有部宮廷劇《延禧攻略》爆紅,當中的主角「嫻妃」如願登上繼后寶座,不過邁入中年時,除夜間失眠外,整個人也容易焦躁不安,總是疑神疑鬼,常無緣無故就動怒,甚至在情緒崩潰下斷髮,犯了滿清皇室的大忌,進而被乾隆打入冷宮,努力經營的一切最後全毀在自己手上。劇中經太醫診斷,「嫻妃」是受「心病」所苦才會如此,但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恐是更年期惹的禍!
您也邁入更年期了嗎?是否總覺得渾身不對勁?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國內的女性約有1158萬人,40歲以上的女性占48%,若取處於更年期前後期的年齡層40至54歲來計算,台灣的更年期女性約有278萬人,而個別表現差異性大。
在進入更年期後,由於卵巢功能退化,體內的荷爾蒙(雌激素)逐漸缺乏,導致下視丘→垂體→性線軸的作用紊亂,女性普遍有熱潮紅、盜汗、暈眩、胸悶、心悸、頻尿、皮膚搔癢與肌肉痠痛等身體不適,持續的時間可長達5至10多年。
另外,常見晚上睡不好,終日無精打采,記性變差,而情緒起伏也格外明顯。在一些案例中,當事者變得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抓狂,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些則是多愁善感,容易心煩意亂,莫名落淚,不時有悲觀的想法,和過去判若兩人。
而專家指出,更年期的心理變化不單純只是內分泌失調所致,該階段可能經歷的生活事件(如子女長大成人離家、退休與親友患病,自己成為照顧者,精神負擔加重,或者是娶媳婦、嫁女兒需面對新的人際衝突等)往往也是重要肇因。
想要安然度過更年期,除需重視生活的調理(如作息規律,確保睡眠充足;注意飲食,多攝取富含鈣質及大豆異黃酮食物;勤做運動,加強體能鍛鍊;每天適度日曬,藉以補充維生素D,防止骨質快速流失;遠離菸酒,避免濫用藥物;定期接受健檢,防微杜漸等)外,心理保健也不容輕忽,茲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 預作準備:更年期是婦女一生必經的過程,故平日可充實相關衛生知識,建立正確認知,提早做好心理建設,增加控制感,當開始時方能坦然面對。
• 嘗試轉念:進入更年期意謂著即將停經,失去生育能力。但換個角度想,終能擺脫月經與生產帶來的麻煩,可以更自在地去做喜歡的事,盡情享受生活。
• 自我欣賞:雖然年華老去,青春不在,但過去為了家庭、工作付出不少心力,累積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智慧,要懂得肯定自己的付出,以及存在的價值。
• 轉移重心:培養興趣嗜好,尋找新的生活目標。比方說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回歸校園充電、參與社團活動、外出旅遊等,藉此增長見聞,擴展社交圈。
• 培養技巧:學會如何紓解壓力,放鬆心情。像是深呼吸、腹式呼吸、瑜珈術、太極拳與靜坐冥想等都值得推薦。當然找個地方做Spa或全身按摩也行。
• 建立支持:和親友保持良好互動,穩固既有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喜、怒、哀、樂都有可以傾訴、分享與討論的對象,從溝通互動中也能獲得鼓勵與安慰。
面對更年期的到來,女性朋友們要更關心自己,除留意個人身體與精神狀況的改變外,也要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做好情緒管理的功夫,必要時可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配合服藥與接受心理諮商,相信如此應能順利迎向人生的新旅程。
(本圖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