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變化無常的天氣是心血管的頭號殺手,許多中風患者在中風之前其實就發生「小中風」的徵兆。「小中風」的醫學名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的症狀包含突然出現單側手腳麻木無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口齒不清、或突然失去平衡感,持續時間僅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大部分的人在24小時內會完全消失。
症狀出現時間很短暫,馬上又恢復正常,以致讓許多人忽略其重要性。小中風可以當作是一種腦中風的前兆看待;未來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人要高上許多倍。
如果本身又具備有腦中風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或心血管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如果能儘早給中醫調理,往往就能早一步避免中風的發生。
中醫常常使用天麻來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的情形產生,因為天麻有鎮靜和增加腦血流量的功效,對手腳麻木與頭暈耳鳴方面的疾病確實有不錯的緩解。而小中風患者因為整體的循環出現障礙,容易有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神經方面的疾病,天麻對此有不錯的調節作用,能在疾病發生之前有延緩的作用。由於天麻可以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所以對大腦神經系統也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常用於頭腦保健的常用藥材。
天麻也可以當作藥膳使用:
天麻杏鮑菇雞湯
材料:天麻10克、杏鮑菇500g、黑木耳50克、老母雞一隻、水4000cc、薑片蔥段適量、胡椒粉、鹽8克。
做法:
1. 天麻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備用。
2. 杏鮑菇,黑木耳沖洗乾淨,切片備用;老母雞切塊。
3. 加入4000cc水,下杏鮑菇、黑木耳、老母雞、薑片蔥段大火煮到滾,開蓋沸騰5分鐘。
4. 因為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轉文火候再下天麻,燉1個小時,加鹽和胡椒調味就可以喝了。
杏鮑菇的纖維含量豐富,有整理腸胃及美容的效果;黑木耳有活血、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它含有的高纖維與膠質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困擾,因此它在中藥裡也被稱為血管清道夫,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與肥胖的人特別適合這道湯。
平時常按揉百會穴與四神聰穴也有助於預防小中風的產生。
中醫常針刺頭部的百會穴與四神聰穴可以增強記憶,尤其預防記憶力損害,早期治療效果顯著,對短暫性腦缺血的患者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平日用手指按壓百會穴,也有同樣的效果。身體老化後,血液循環會減退,要預防腦部老化,或治療老人痴呆症,在鼻尖往上和耳尖往上至頭頂的交會點,有一微現凹形處,即是百會穴。
• 百會穴
在鼻尖往上和耳尖往上至頭頂的交會點,有一微現凹形處,即是百會穴。用雙手指按壓7秒,鬆手,連續7次。
效果:醒腦開竅、安神定志。
• 四神聰穴
四神聰穴共有4個位置,分別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一寸處。
用雙手指按壓7秒,鬆手,連續7次。
(圖/Shutterstock bluedog studio)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