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患者常出現「咳、痰、悶、喘」,也就是慢性咳嗽、呼吸困難、濃痰、胸悶、運動時容易喘等症狀。一旦染病,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等共病,也因為這樣,當事人普遍心理壓力大,多數有憂鬱的情況。
據估計,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而我國一年則有超過6千人為此死亡,例如知名藝人孫越先生即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併發呼吸衰竭過世。目前該病無法治癒,只能透過控制與它和平相處。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權威醫學期刊《胸腔》(CHEST)的報告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平日若能勤打太極拳,似乎可以改善退化的呼吸功能,緩解該病帶來的痛苦,顯著提升生活品質。
該研究由服務於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呼吸治療專家邊克爾.波基(Michael Polkey)教授所主持,其和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的學者合作,針對120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且未曾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民眾進行實驗,目的在探討打太極拳對病情的影響為何。
首先,他們被隨機分為A、B兩組,A組為每周打5個小時的太極拳(註:以24式的楊氏太極拳為主),B組是每周3次的肺部復健(PR),兩組安排的訓練皆長達12周,過程中所有人每天需吸入長效支氣管擴張劑「茚達特羅」(indacaterol)。而實驗一結束,馬上得接受相關評估。
結果顯示,兩組的病情都有進步,患病引起的社會能力損害和心理障礙也獲得好轉,可說是不分軒輊。最令人訝異的是,過三個月後(註:A組成員被鼓勵繼續打太極,B組則是儘量多運動)的複評顯示,A組病情進步的幅度竟超越B組,肌力和運動耐力的測試成績也優於B組。
研究者表示,肺部復健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無效式呼吸,減少二氧化碳蓄積在肺臟中,持續練習有其必要性。然而,肺部復健需要醫事人員從旁指導,且利用專門設施,對於居住在交通不發達或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患者來說,確實有實施上的困難,有的甚至因覺得麻煩而中途放棄。
然而,從實驗中發現打太極拳的效果並不輸傳統的肺部復健,加上習得的管道多元(如社區大學、社群網站與影音DVD等),且具備不需器械、不受場地限制及低成本等顯而易見的優點,所以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有鑑於此,想要為自己多爭一口氣嗎?建議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朋友們,在正規醫療處遇外,不妨也嘗試練習太極拳,從鬆柔、功操、拉筋及單式開始做起,循序漸進,只要能持之以恆,相信應能感受到好處。
(本圖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