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痰濕體質者的特徵之一,而中醫所謂的痰濕,通常與脾胃的運化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是脾胃的運化不利,就會導致濕氣停滯在人體,就是所謂的脾濕;而脾虛通常指的是消化不良,身體無法吸收吃進身體裡面的食物,通常會伴隨疲勞。所以脾濕與脾虛是不一樣的,在中醫的體質調理方向也不太一樣,脾濕主要以排除濕氣為主,而脾虛則以健運脾胃,促進吸收為主。
現代人運動的頻率少,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我們可以自行檢視: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胞浮腫,小腿前內側用拇指按壓3秒後放開,皮膚陷下一個小凹洞,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或是經前容易水腫、常常容易覺得疲倦、頭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濕毛巾、四肢沉重無力、大便稀軟(有時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甚至很容易得腸胃炎拉肚子)、女生分泌物多(甚至時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或是照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皮膚經常反覆濕疹(搔癢、時常起紅疹、水泡,雨天加重)......以上這些症狀都可以檢視身體是否有濕邪的產生,這也是很多肥胖族群都會有的困擾。
除了多運動,多吃排濕氣的食物,如紅豆、薏米、山藥、茯苓、蓮子以外,也要盡量避免在晚上吃水果,晚上吃水果容易阻礙脾胃運化,很容易養成痰濕的體質,水果含有維他命、礦物質,以及食物纖維,當然有它的好處,但是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而且性偏寒,容易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產生痰濕體質。
中醫常使用荷葉來調理痰濕體質,但是不會像山楂一樣讓人體容易飢餓,荷葉性微溫平,味辛,入心、肝、脾經,健脾養胃、祛濕利水、消痰除濕的效果。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本草綱目》中就有「荷葉升發陽氣、去脂瘦身」的記載;《中國藥茶配方大全》中指出,荷葉可健脾平肝、降脂輕身,適合於脾虛濕阻型肥胖症。
(圖/Shutterstock Boontoom Sae-Kor)
蓮子芡實荷葉粥
材料:蓮子、芡實各30克,鮮荷葉3張,糯米50克,豬肉50克。
作法:將芡實去殼,荷葉剪塊,蓮子去心,將諸材料洗淨與糯米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成粥,放涼即可食用。
(首圖/Shutterstock Kanashkin Evgeniy;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