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僅為情境配圖)
我們這輩的幾乎都是依循傳統禮數遵從長輩訓誨,到了所謂的「適婚」年齡,就得找個人結婚。
同樣的戲碼卻不能套用在下一代身上,我們得面臨全新的挑戰;眼看是時候該嫁改娶了,誰不是三催四請要兒女早早結婚,趁父母還有體力可以幫忙拉拔孫輩。孩子加班到深夜,假日不是在家睡大頭覺,就是掛在網上倒成了尋常。
一位媽媽告訴我:「星期天中午,我推開女兒房間,話匣子還沒開,女兒就把棉被往頭上一拉,整個臉藏在裡面,然後說『我還要睡,別吵我;要相親, 妳自己去,別煩我。』」媽媽又說:「看她忙,很心疼,有時就想不管了,反正每個人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可是老公會來怪罪我對女兒寵溺;同住的公公、婆婆,有時候也會小心翼翼地問『她有沒有男朋友呀?』唉,弄得我也很心煩。」
現代兒女遲婚已不是新聞,深究不外這些因素:
一、 忙碌
工作忙碌,沒空也沒心思交朋友。人生目標的優先順序,婚姻墊後。
二、 經濟
這是現代很多年輕男性的想法:連自己都養不活, 怎麼可能還去養一個家?
三、 家庭
當年政府鼓勵「兩個孩子恰恰好」的生育政策。如今孩子長大了,必須負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看到父母老邁、生病,年輕這一代多少會對成家育兒怯步。
四、 環境
媒體、網路,各種資訊都唱衰未來經濟,使得不少年輕伴侶乾脆協議「同居不婚」,至於生養下一代這檔事自然不在計劃中。
五、 獨身
有些兒女看到父母感情不佳甚至離婚,早早下定決心做個不婚族;由於他們很少向父母吐露心聲,心急如焚的父母只得和孩子捉迷藏,大家忙得團團轉。
有一天,同一場演說會場竟出現了思維兩極的父母,先是一對父母憂心忡忡地說:「兩個兒子都快40歲了,只顧忙著工作,沒有女朋友也不著急。」
「請問你們擔心什麼呀?」我直接切入核心。
太太代表先生發言:「以後老了,誰來照顧他們呀?」
她這麼一說,全場聽眾笑起來了,因為大家心有戚戚—來不及想到自己老來是否有媳婦、兒孫陪伴,卻一味掛心沒結婚的兒子,真是一語道中這一代父母的共同心聲。
這時,另一種聲音響起。
她是一位生命鬥士,瀟灑自在的模樣令人敬佩,原來她和乳癌和平共處十多年來,更重要的是,她幫大家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
她說:「我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30多歲了,有一天,她告訴我今後她是不結婚的。我一聽,立刻告訴她:結不結婚是妳自己的事,以後妳要好好照顧自己。」她一說完,教室裡立刻爆出熱烈掌聲。我當然佩服這位女士的明快俐落—絕不在母女關係、婚姻責任及老後照顧上糾結。不過,現場這麼多支持的掌聲卻在我心中迴盪良久。
終於想通了父母不可能守著孩子一輩子,沒有人有資格說—終身未婚就不幸福;也沒人敢保證,結了婚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結不結婚是妳自己的事。」這句話深深打入在場所有父母的心坎裡,大家都如釋重負,難怪掌聲如雷。
(本文作者為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原文刊載於吳娟瑜《酷老樂活:吳娟瑜給大大人的10堂幸福課》/出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