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向戴資穎、鈴木一朗學習!挑戰自我極限,讓目標更靠近 | 健康遠見
人際

向戴資穎、鈴木一朗學習!挑戰自我極限,讓目標更靠近

心理技能訓練的最終目的:培養自我調適能力
向戴資穎、鈴木一朗學習!挑戰自我極限,讓目標更靠近

(編按:鈴木一朗在3月21日大聯盟東京海外開幕戰的第2場比賽後,確認退休;圖/取自Seattle Mariners Twitter

羽球天后戴資穎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她從小跟著熱愛羽球的父親一起打球,大人打球,小孩也跟著打。小學開始練球,小六已經沒有對手,這個時候,父親決定讓她升級,跟年齡更大、球技更好的選手一起比賽,她又再度嚐到輸球的滋味,從此也接受輸球的挫折。這個訓練過程,可說是呼應「練習目標」的功能。「練習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心理技能」,提升我們的聚焦及專注力,激勵自己挑戰自我極限,增強超越的動機。

另一位棒球界的超級運動明星,鈴木一朗的練習歷程也很值得我們深思。鈴木一朗在三歲時跟父親說想要打棒球,當時父親花了半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副棒球手套給他,還告訴他:這不是玩具,而是工具。從此以後,一年365天,鈴木一朗每天都要去公園練投50球、打200球、守50球,無論天氣多麼寒冷,鈴木一朗多麼想玩,都不能調整、更不能鬆懈。

在馬林魚總教練馬丁利(Don Mattingly)的眼中,鈴木一朗「每天都在球場上丟球,不斷求進步,並且從未停止。有些球員會覺得倦怠或是偶爾停下練習,但他從不休息、日復一日的,這都展現了他對於棒球的熱愛。」但是眾所皆知,鈴木一朗跟父親的關係非常疏遠,完全沒有互動,回憶父親訓練自己的過程,他也認為「嚴格」與「虐待」只在一線之間。

從教練和隊員的敘述中,會發現鈴木一朗有些強迫性人格傾向,像是固定用訂製的盒子裝棒球,每次踏上球場前都會清潔、擦亮手套。從紀律的角度來看,鈴木一朗可說是達到極致;但從彈性的角度來看,他似乎沒有什麼空間;若從放鬆的角度來看,他則是從來沒有鬆懈過。

事實上,「心理技能」的訓練需要持續整個運動生涯。大多數的運動員在一般狀況,或是低度壓力的競賽裡,「心理技能」都可以從容應對,可是在高度壓力的情境中,表現往往不如預期。

上場競賽時,為了追求最佳表現,需要強化的「心理技能」包括:落後慌亂時保持鎮定,不管什麼狀況下都對自己有信心,知道怎麼做好壓力管理。退休之後,需要幫助自己調適心理,重新設定人生目標。

向戴資穎、鈴木一朗學習!挑戰自我極限,讓目標更靠近_img_1

(圖/取自戴資穎 Tai Tzu Ying粉絲專頁

很多紅極一時的運動員走出運動場後,往往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即使是締造泳池傳奇紀錄的天才型運動選手菲爾普斯,當他決定在倫敦奧運退役,離開游泳舞台後,他從此停止訓練,生活不知所措,體重開始暴增,沉迷酒精、毒品、賭博,連一手訓練他的教練都勸不醒。走過迷惘混亂的歲月,菲爾普斯又重新振作,再度於里約奧運奪得金牌。

「心理技能」的終極目標,是鍛鍊「自我調整」的能力,做好自我管理,幫助自己達成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像台灣之光王建民無論是否上場比賽,都不間斷自主訓練。他曾經表示:「我只是想要證明,只要我努力,就一定有機會重新上去(大聯盟)。」這股自我管理的毅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鍛鍊「心理技能」的過程中,保持樂趣也是很重要的,享受練習的過程,對自己感到滿意,比賽後有滿足感,才能夠源源不絕地產生心理能量。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原文刊載於林萃芬《鍛鍊心理肌力》/時報出版)

向戴資穎、鈴木一朗學習!挑戰自我極限,讓目標更靠近_img_2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