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來臨,許多人打算返鄉團聚。雖然過年時能和許久不見的親友見面,一起共度佳節,但心理學家指出,由於彼此的需求與興趣不同,互動間難免會出現摩擦,而以往若已有嫌隙,年節長時間相處更可能提高衝突發生的機會,因而破壞節慶原本應有的歡樂氣息。
面對可能發生的人際衝突與壓力,茲提供以下六點建議,有助於維持年節家庭團聚時的和諧:
1. 意見調查:若負責全家團聚活動的安排,在擬定計畫前最好先廣泛徵詢意見,特別是家族中長輩的看法。另外,若長期以來都扮演年節團聚活動策劃的角色,不妨詢問其他親友是否有意接辦,讓他們也有機會參與。
2. 預先溝通:當與特定親友曾鬧不愉快或有誤會,若知道團聚時會碰面,最好自己主動提早溝通,透過討論與澄清,看是否能夠達成和解。若問題當下無法獲得解決,雙方也要約好暫放歧見,過節期間不談此事。
3. 降低標準:親友團聚時,某些人的言行或許令人「感冒」,面對嬉戲吵鬧的孩子們與變得雜亂的居家環境,不免會覺得心煩與無力,反正就只有過年這幾天如此,若沒有太超過,儘量以輕鬆、詼諧的態度看待,就別太計較了。
4. 斟酌話題:除非與某位親友關係密切,相處極為融洽,或確定對方思想開放,聊天內容葷素不忌,否則特定的敏感話題還是別觸碰的好,例如政治、宗教、金錢或感情世界等,以免引發無謂的爭執或造成尷尬。
5. 提高警覺:在團聚活動中,若注意到某位親友的情緒似乎不穩定,表現有隨時失控的可能,例如因喝太多酒而講話太大聲或言語具挑釁意味,應尋求其他人的協助,介入帶開進行危機處理,藉以防患於未然。
6. 製造氣氛:過年團聚除傳統的拜拜、聚餐、發放紅包外,不妨增添一些懷舊的活動,例如一起看大家成長過程的老照片或觀賞記錄昔日生活點滴的錄影,聊聊陳年往事,在感受家庭溫馨之餘,也能凝聚親友間的情感。
所謂「家和萬事興」,只要過年團聚前能預作準備,調整好心態,社交遭遇不如意時能戒急用忍,以和為貴,相信仍能開心過好年。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聯合報》健康版;本文獲作者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