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一般工作日常因故晚睡或熬夜,等到週休二日時才藉由睡懶覺來補眠呢?若答案屬是,那可要注意了。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醫學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報告指出,這樣的生活方式恐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對健康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Boulder)分校的生理心理學專家肯尼斯˙萊特(Kenneth Wright)博士所主持,其和同事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36位年齡介於18至39歲,且無失眠問題的志願者,並針對他們進行短期的實驗,目的在探討假日補眠的效益為何。
所有人被隨機分為三組:「睡眠充足組」(連續9天,每晚都睡9小時)、「睡眠不足組」(連續9天,每晚只睡5小時)和「假日補眠組」(連續5天,每晚都睡不到5小時,週休二日時可以睡到自然醒,接著連續兩天仍是晚上睡不到5小時)。過程中,研究人員全程監控個案的食物攝取量、日光接觸量和睡眠情形,結束後則安排體檢。
結果發現,「睡眠不足組」和「假日補眠組」均出現晚上吃比較多、體重攀升(註:平均多1.5公斤)和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的狀況。所謂胰島素敏感度係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一旦敏感度太低,為了降血糖,胰腺會負荷過重,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長期下來會增加當事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骨質疏鬆與癌症的風險。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睡眠不足組」的胰島素敏感度平均降低約13%,但「假日補眠組」的減少幅度最高竟達到27%,其中進食後吸收血糖最主要的兩個部分,也就是肌肉和肝臟的胰島素敏感度遠比其他兩組還要低許多。
研究者表示,平日睡眠不足,假日再來補眠,進食時間和生理時鐘的來回改變,容易產生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表面上似乎能讓人恢復精神,但危害健康的程度卻可能比每天睡眠不足還要嚴重。
有鑑於此,與其靠假日償還先前欠下的「睡眠債」,專家建議最好還是維持正常作息,養成規律就寢的習慣,且每晚以睡足7小時為宜。若實在有補眠的需要,應該更早上床才是,而不是越睡越晚,且每天最多以兩小時為限,以免打亂大腦生理時鐘的穩定,造成睡越久越累,或回到平時變成不易入睡。
(圖/Shutterstock fizkes)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