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腕隧道症候群知多少 | 健康遠見
疾病

腕隧道症候群知多少

【專家觀點】
腕隧道症候群知多少

張太太在電子工廠擔任電子儀器裝配工作員已有數年,平日需要使用手部/腕部頻繁地反覆操作,因為數週來右手麻痛,且常在夜間痛醒,起初她會下意識地甩甩手,讓症狀稍微改善,但近來越來越嚴重而前來求診;檢查時發現她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掌面出現麻痛,且對腕隧道施加壓力時,症狀會更加重,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發生於腕部,腕隧道由腕部的腕骨和橫腕韌帶共同形成一個通道,正中神經和肌腱經過其中,當腕隧道變狹窄或內容物體積增大時,會壓迫正中神經,引起腕隧道症候群。這是最常見的壓迫性神經病變,估計終生的罹病風險為10%,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女性多於男性。常見促因包括懷孕、甲狀腺機能低下、肥胖、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腫瘤、腱鞘囊腫、痛風石、肌腱炎/腱鞘炎、末端巨大症、手部/腕部需頻繁反覆操作的工作(如用手緊握振動工具),都會使手部承受高壓力,增高發生風險。有些常見的日常生活動作,如頭部枕著雙手趴在桌上睡午覺,或駕車時操作方向盤,都可能壓迫腕隧道內的正中神經引發症狀,輕微壓迫者阻礙神經和其髓鞘微血管循環,造成充血和水腫,持久壓迫會引起動脈缺血,長期壓迫則會引起發炎、纖維化和去髓鞘現象,造成神經軸突損傷,神經功能顯著障礙,使拇指外展肌或魚際肌出現萎縮無力。

正中神經的支配範圍包括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之手掌面;病患會覺得患部出現間歇麻木和知覺異常,但有時麻木症狀會超過正中神經的支配範圍,甚至全手掌都覺得刺痛,或延伸到前臂。宛如張太太一樣,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常在夜間發作,讓病患從睡夢中醒來,甩甩手可改善不適症狀,一旦出現感覺異常,魚際肌肉萎縮現象和無力時,都表示預後不良。

臨床上的檢查時可使用Katz氏圖,讓病患標示出手指發生疼痛、麻木和刺痛的分布情形;可對腕隧道施加壓迫力量,或使病患兩掌呈垂直相對,或兩手背呈垂直相對,以增高腕隧道壓力,促發腕隧道症候群的發作。神經學檢查項目包括施行針刺感覺辨識檢查,檢測拇指外展肌力量和神經傳導速度,輕微病患其結果可能為正常,但須與頸椎神經根病變、腱鞘炎、腕骨掌骨關節炎、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等鑑別。

腕隧道症候群大都可採觀察或保守治療即可改善,有些需施行手術;輕度病患而無明顯運動功能障礙者,可採保守治療,包括調整動作、物理治療、使用輔具保護、必要時可注射類固醇到腕隧道內,但初期改善後會再發作者達50%。如保守治療數週仍無效,可考慮手術減壓,手術後症狀可完全或部分改善疼痛和知覺異常者約75%,但麻木和無力通常未能完全復原;若臨床上可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但神經生理學檢查結果正常時,其經手術減壓的成功率較低,應審慎評估後,才可施行手術。另有少數病患手術後的臨床症狀會惡化,應多注意評估病情和鑑別診斷。

(首圖/Shutterstock Yuttana Jaowattana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