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工作負擔重嗎?是否老覺得上班很累呢?若答案屬「是」,那可要留意了。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的報告指出,長期工作壓力大恐會提高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值得廣大的勞工朋友們關注。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現象,患者容易感到心悸、胸悶和頭暈。由於發病時心臟會產生亂流,形成血塊,若血塊隨血液留到腦部就會中風。據估計,這類病人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倍以上。
該研究由服務於瑞典延雪平(Jönköping)大學衛生福利學院的流行病學專家艾勒諾·弗蘭森(Eleonor Fransson)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先前三項全國性職業健康調查所獲資料進行分析,目的在探討工作壓力和心房顫動發生率的關聯性。
參與上述大規模調查的志願者共有1萬3200名,起初他們都有工作,且沒有任何心血管疾病。過程中,每個人都需接受問卷訪談,內容以瞭解工作要求和控制為主,例如「你有足夠時間完成工作嗎?」、「你的工作屬於重複性質嗎?」、「你能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式嗎?」。
在大約追蹤近6年後,統計發現有145人因出現心房顫動就醫。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工作壓力是心房顫動的重要危險因子,似乎工作壓力愈大,發生率就愈高。比方說,相對於壓力最小者,壓力最大者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竟高出48%。即使考量抽菸與否、運動習慣、身體質量指數(BMI)和有無高血壓等變項的干擾,結果依然相同。
論文作者表示,過去只知年長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者都是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而從這項研究中可得知,要預防心房顫動的發生,心理社會因素也需納入考量,特別是工作壓力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有鑑於此,專家強調平時充實壓力管理知能的重要性,想要減輕工作壓力,以下5步驟值得參考:
1. 找出煩惱的原因,記錄讓你有壓力的人事物。
2. 改變自己能控制的事物,例如提升能力、加強溝通或調整時間等。
3. 如果改變不了周遭情況,不妨從改變想法,也就是轉念著手。
4. 規律從事運動,健走、慢跑、游泳、打球或瑜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 培養正當休閒嗜好,例如踏青、爬山、露營、旅遊、聽音樂等。
倘若什麼都嘗試過,但工作壓力仍大到難以調適,正所謂「賺錢有數,性命要顧」,建議最好離職,轉換跑道,切勿讓工作成為壓垮個人身心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