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握力與動態身體平衡的探討 | 健康遠見
抗老

握力與動態身體平衡的探討

【專家觀點】
握力與動態身體平衡的探討 圖/Shutterstock Toa55

俗語說: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身體活動是維護健康的重要行為,平日應維持適當身體活動量,才能有助於防範相關疾病。先前研究顯示,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減低許多疾病風險,包括癌症、冠心病、骨鬆、糖尿病、和肺疾等。規律從事身體活動也有助於改善心智健康,維持良好認知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態,並且降低罹病住院率和死亡率。世界各國衛生機構團體,都建議老年人從事基本量的身體活動,以維持社會的健康和功能運作。但是隨著年紀增大,身體活動量會逐漸變少,使老年生活健康飽受威脅。

目前全民人口老化,應更注意老年人的健康行模式,維護健康功能和降低功能限制,維持自立自主能力和自信;以保證良好生活品質,這些項目值得重視與探討。世界衛生組織為促進全民健康,提倡全球性身體活動量建議,其中建議成年人或老年人應每週至少要累積到150分鐘的中度量身體活動,或至少75分鐘的劇烈活動;若要更為健康,應增加到300分鐘中度量身體活動,或150分鐘的劇烈活動。根據先前研究結果,可以達到此種活動量的老年人所佔研究受試者的比例,約20-50%,依各研究的受試者的選案條件而異。

雖然許多研究雖然使用不同的評估工具,但其結果也都一致證實,身體活動量達到中度到劇烈程度者,其生活品質評估結果也較好,兩者之間呈正相關性。這些達標的老年人,其大部分的體適能檢測結果都較對照組好,且各項生活品質項目成績也較好,包括上半身的力量,動態平衡,以及生活品質的社交關係項目。其他如手部握力較大(可多握2kg),站立起來次數較多,步行速度較快等,暗示著他們的反應保護能力較佳,平衡感較好,可望減少跌倒骨折的風險。

研究顯示,在50歲左右或停經期發生腕部橈骨骨折者,乃是日後發生脊椎骨折和髖部骨折的前兆警訊,應多注意未來發生跌倒和再度骨折的風險;腕部橈骨骨折為停經後婦女的一種脆弱性骨折,要進一步評估這些骨折病患的身體平衡功能與跌倒風險,臨床上須選定一項便利的評估工具,才有利於普及。

在2019年1月的Osteoporos Int.期刊中,日本學者針對發生遠端橈骨骨折的病患,進行病例對照組研究,探討其手部握力與動態身體平衡間的關係;本研究共收案128位首次發生橈骨遠端骨折的婦女,全部施行手術,另有128位年紀相當的婦女,且無骨折病史者作為對照組,兩組的基本身體條件並無差異;受試者接受手握力和動態身體平衡的評估結果顯示,骨折組各年齡組的手部握力皆較低,且各項動態身體平衡指標也較差;兩者具有相關性;顯示能維持良好體適能者,會減少再次骨折的風險,而此時手部握力也相對改善,可作為評估骨折風險的便利工具。作者結論指出,經由測定手部握力,不但便利可行,且可供預估身體平衡,應用於預估未來再發生骨折的風險,值得推廣。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