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有團體要求輕中度認知症家庭應分配較多的長照資源,不應依目前的失能程度來分配,想起衛福部2016年推動長照2.0,即宣稱將推出創新服務「認知症(失智症)安全看視」,證明衛福部認知症政策天馬行空的規劃方式。
衛福部從2016年推出「認知症安全看視」,2年多來,除在計畫書中看到這些文字,全台27萬多的認知症家庭希望全都落空,連該提供服務的社區據點至今仍不知該如何做,再次證明衛福部不重視政策科學。
政策科學是提供政策規劃前進行科學化的嚴謹評估,規劃後進行方案可行性、成本效益、利弊得失等分析,與標的團體充分溝通,執行時能重視工具與目標間關係。衛福部倉促宣布「安全看視」,一見無法執行,迅速丟給社區據點,據點也不知如何做,空轉2年後,才在新年度計畫中加以說明,仍語焉不詳。
未做嚴謹評估規劃
長照2.0的服務項目中,衛福部提出多項創新服務,2016年10月20日,衛福部首次表示,將提供「安全看視」,是由照服員到府或在社區陪伴認知症長輩,每月最多可申請15小時服務,且與原先居家服務所提供的時數分開計算,這項服務於2016年底試辦,2017年上路。
照護司長蔡淑鳳說明,認知症長輩可能走出家門就迷路,甚至發生車禍,若有照服員在旁邊,可協助長輩。照服員受過24小時認知症照顧訓練,責任是讓認知症長輩「安全」,而非提供一般沐浴、換穿衣服、進食、環境清潔等居家服務。
聽到這項服務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政府終於重視認知症照護,體認到認知症家庭在照護上的辛苦與壓力,讓家庭照護者得到喘息的機會。憂的是:從哪裡變出那麼多接受過24小時認知症照顧訓練的照服員?一般的照服員已嚴重不足,遑論接受過認知症訓練的照服員。
過去衛福部未曾規劃認知症照護的教育訓練,或根據病程發展提供不同課程,更未對最困難照護部分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提供案例研討,人才未加培育,就濫開支票貿然提出這項服務。
「滾動式」與「髮夾式」政策一直是長照2.0實施以來的特色,不做嚴謹評估與規劃,時間到了,無法兌現,跳票後政策立即再轉彎。
無法派出專業人力到府服務,衛福部將「106年度認知症照護服務計畫」放在社區據點中,列為服務項目之一,未清楚說明具體內容,據點不知如何做。107年度計畫書中將安全看視與認知促進、緩和認知症等服務並列為3選1服務項目,據點再向衛福部詢問服務內容,依舊答不出來。
並未落實提供服務
今年度計畫在註解中首度解釋:「『安全看視』開設之目的為據點在提供課程服務時,如有部分認知症個案無法參與,有專人看顧其安全,以預防危及自身安全或他人安全等意外事件發生」。辜且不論這解釋是否是政策目的,但可看出政策的荒腔走板。
共照中心與社區據點年度檢討會時,就有人提出,到底「安全看視」是要提供什麼服務內容?從官員到共照中心醫師都啞口無言,換言之,衛福部過去2年,假其名是已經由社區據點在書面上提供認知症「安全看視」服務來搪塞政策已執行,事實上,全台沒有地方真正落實提供服務,因衛福部從未清楚說明服務內容。
認知症對全球的衝擊隨著高齡化急遽發展而升高,美日等國不但提升政府層級重視這一影響性,更進行各項嚴謹政策與研究,反觀衛福部的做法卻讓人汗顏,請重視政策科學,別再自欺欺人,糊弄民眾。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2019年2月1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