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24小時還不夠?放不下工作的人,都該學會將自己擺第一 | 健康遠見
壓力

24小時還不夠?放不下工作的人,都該學會將自己擺第一

每天10分鐘,透過休息回歸自我
24小時還不夠?放不下工作的人,都該學會將自己擺第一 圖/Shutterstock tuaindeed

哲學家韓兵哲先生將現代社會稱為「自我壓榨」的社會,他一語道破了工作狂的本質,好像沒有比這更貼切的表現了。真不愧是哲學人的敏銳觀察力。

工作狂是和休息與否有關係的。現代人之所以無法休息,不是因為沒時間休息,或者不知道該怎麼休息。只是因為一直不停前進,到了無法容許心靈休憩片刻的地步而已。

「一天有24小時都不夠。」這種抱怨不只韓國社會有,可以說所有的現代人都被時間壓榨也不為過。不分男女老少,每個人都忙於追逐時間。一整天四處奔走,不管有多努力,事情都作不完,也沒辦法好好玩樂,,然後一個禮拜就這樣過了,最後一年也就這樣過去了。

有一天,我們會突然像這樣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活得這麼匆忙呢?」然而,根據時間管理專家的報告指出,我們並不是因為忙得沒時間而不能休息,真正的問題是,就算我們擁有充足的閒暇時間,自己也不會發現。

我們的身心被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不安壓抑著,誤以為自己連一刻都不能休息,這樣的錯誤判斷造成了所謂的「虛忙」。

所以「因為太忙,所以不能做什麼什麼」可能只是藉口也說不定。諷刺的是,最忙的人,才反而可能是擁有最多時間的人。

週末加班的人無法養成的關鍵習慣

我只要一有機會就想跟大家分享,不是分享休息的方法,而是分享如何允許心靈也好好得到休息。

大部分的工作狂會分成幾種常見的類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完美主義。

這些人大多比較自戀,渴望別人的認同,對自己的期望超乎水準之上。即使不用人鞭策,也會自我管束而不願休息。因為過度追求完美,反而造成壓力,讓工作很難有進展,諷刺地造成懶散或拖延的狀態。

我想提供給這些人的訣竅,就是迅速的決策。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不管是什麼事情,解決最關鍵的部分其實不會花很多時間。明明是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在一瞬間完成的事情,卻因為戰戰兢兢,或者不小心掉入完美主義的圈套之中,才會在出發前花了太多時間而已。

想被認同的慾望越強,就會承受越大的壓力,開始做某件事之前就會變得過度小心翼翼。把像這樣一邊承受壓力,一邊工作的人,拿來跟看起來總是不慌不忙,有適度休息卻仍舊表現很好的人作比較,就會發現越接近後者的人,決策速度就越快。

開始的時間點越早,就越有時間專注在正題上,如此便可以把結尾的時間提前,工作的完成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也就是說,避免拖延決策的時間,就能確保你擁有更多「正題的時間」來提高作業的品質。這就是連週末都獻給公司的人無法養成的關鍵習慣。 ❞

每個禮拜擁有一天自私的權利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另一種工作狂的類型跟所謂的「好人情結」有關。雖然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但身為一個精神科醫生,這是我想深入討論的類型。我把它稱為「Moral Masochist」,或稱「關係依存型工作狂」。

仔細觀察這種類型的人,會發現比起對自己而言,他們對公司、家庭、人際等周圍的關係會更積極奉獻。無論遇到什麼都會退讓,辛苦的事情也自己一個人承擔。

這種類型的工作狂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可以獲得許多讚美和喜愛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和其他類型做出區分。

某天,精力充沛地任職於廣告公司的善珠來我這裡諮商。廣告這份工作本來就極度繁重,簡直像星期一開始,星期一結束一樣。再加上老公個性嬌生慣養,還得照顧娘家的家人,讓她忙到甚至沒發現自己得了癌症。

只不過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並不是癌症,而是娘家家人的冷漠態度。聽到她得了癌症,家人只說了:「生病是自己痛苦。」之後就連一通電話都沒有打來關心。當有需要的時候一直連絡善珠,但換成善珠真的生病的時候,卻毫無聯繫。遭受這種對待,善珠的心都碎了。

如果不得不成為家中的支柱,在這樣的角色中建立起自尊,並且可以得到安穩感的話,我是不會有意見的。因為讓周圍的人幸福,從中獲得滿足,也有其意義和價值。不過得稍微機靈一點才行,與其任何時候都不停地拚命努力,不如給自己一個禮拜一天自私的權利吧。

我也是人,當然會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會有想要休息的時候。不要因為那個人是自己,就覺得不去在意也沒關係。既然為了要照顧家人、守護同事,必須成為「塔台」般的存在,那當對象換成是「自己」的時候,也應該重視自我的需求。

既然扮演了這麼重要的角色,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慰勞不是嗎?所以從現在開始,就把系統從「自我壓榨」轉換成「自我慰勞」吧。

為了成功完成這種轉換,便需要學著練習把自己擺在第一位。

把休息時間刻意加入生活中吧

工作狂這種症狀,難道只有每天去同個地方上班的上班族才會有嗎?使用社群網站、Youtube、部落格等媒體創業的一人工作者,還有專職主婦、自由工作者等各種型態的勞工,就不會是工作狂嗎?

雖然他們也是正正當當有工作的勞工,但因為沒有上下班,所以某種層面上很難被周圍的人完全理解。像這樣休息與工作的界線比較模糊的人,如果沒有刻意把休息加進生活,就會連稍微放鬆一下都很困難。

如果一直持續這種狀態,到了40歲後半之後,十之八九都會變成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因為身體在過去這段期間努力地燃燒過了,時候到了就該還債了。

我們常對工作狂說:「為什麼要這麼放不下工作啊」、「把身體搞成這樣要做什麼」,擅自為他們做出判斷,但他們正專注在工作上時,無論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所以身體才會出現警訊,一但身體勞動過度,表示心靈也已經過勞了。在最嚴重的警告一擁而上之前,應該先訓練能感知微小警訊的能力。

不管是讀書,或被前輩嚴詞指正的時候,都要隨時練習如何喘一口氣,才能在工作之餘加入「休息」。尤其是工作時間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的人,可以自己訂定午餐、休息時間的計畫表,再認真實踐,對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一天放鬆10分鐘,用來守護自己的時間

神經細胞需要交互維持適當的緊張與舒緩,才能使其維持在健康的強度。如果連這種原理都不知道,只一味追求完美、一心只想滿足被肯定的慾望,那等於是被神經質的理論蒙蔽了。

這是多無知的一件事啊!即使為了跑得更久一點,也應該擁有「休息的時間與空間」。方法如下:一天至少10分鐘,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徹底讓自己回歸自我。雖然感覺是極為短暫的一段時間,但假如整個10分鐘可以把全身的力氣放掉,放鬆地坐在扶手椅上休息,就能體會到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只要像這樣持續一個禮拜,「休息」就會回到你的生活中。

一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告訴我,他平常連上廁所的時間、吃飯的時間,還有在斑馬線前等紅綠燈的時間都覺得浪費。但在看到他非常尊敬的前輩得了胃癌,離職回了老家之後,想法就改變了。

去上廁所的時候,想成自己有權利「盡情把該上的上完」,站在斑馬線前面時,就會用「為了自己連這點時間都等不了嗎」來安撫急躁的心情。雖然不像去看一直很想擁有的車那樣令人雀躍,但固定為自己空下10分鐘、30分鐘左右的時間,心情便會豁然開朗起來。

我也開始試著一天沉默三分鐘,靜靜閉上眼睛,在那段時間之內把雜念清空。開始實踐之後,會發現三分鐘其實絕對不算短,接著便可以感受到心變得沉靜、放鬆下來。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不要一坐到書桌前就急急忙忙開始做事,即使只有一分鐘,也先閉上眼睛進行冥想,之後再沉穩地開始工作,這對集中力而言會有很大的不同。

大文豪寫的文章裡,連逗號也是藝術,而人生中的逗號也一樣完整了人生。休息與否並非是選擇的問題,而是一種生存的問題。所以,不要再對休息和玩樂的時間抱有罪惡感了。

(本文作者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與專業精神分析師;原文刊載於韓星姬《擁抱年齡焦慮: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采實文化)

24小時還不夠?放不下工作的人,都該學會將自己擺第一_img_1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