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對方愈來愈達不到我的期待...怎麼樣才是理想的伴侶關係? | 健康遠見
兩性

對方愈來愈達不到我的期待...怎麼樣才是理想的伴侶關係?

親愛的,我們變了
對方愈來愈達不到我的期待...怎麼樣才是理想的伴侶關係? 圖/Shutterstock Thepphanom Leeprakhon

知名藝人與先生離婚,兩人各自在臉書發表公開聲明。她寫著:「我沒有扮演好一個賢妻的角色。婚後的我,依舊享受我的工作,專注於我的事業,也因此,我忽略了經營婚姻與維持一個家,需要相對的時間與付出……再加上現在的我,跟婚前的我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的我,是一個只以愛情為主的人,但是這幾年,我的人生觀漸漸改變,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全心全意只為愛情。」

他的聲明則是:「九年前,某程度上繫於她遷就我、追著我跑,我曾習慣她對我比較好。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處於非常時期……那時我們的目標與一般夫妻不同,只想變回正常人。後來,我東忙西忙忽略了經營生活,竟把婚姻當成理所當然……慢慢地我們成了平行線。找不出解藥時相處變成了壓力,加上愛情隨著時間漸漸淡了,一切搖搖欲墜。婚姻是需要調整的,我沒發現也沒應變;人是會變的,我們都變了。」

離婚是因應互動關係改變的選項之一,但感情能長久,通常不是兩人沒變,而是兩人能溝通調整彼此的差異,隨著成長一起改變。這種因應互動關係改變的彈性,也跟自我分化的程度有關。

關係的動態平衡

根據包文(Murray Bowen,家庭諮商的創始者之一)的觀察,相互吸引結為伴侶的兩人,通常自我分化程度相近。伴侶關係建立的初期,雙方對「自我」與「我們」的需求,通常能藉著有時我配合你,有時你配合我的方式,維持動態平衡。但環境和人總是會變,改變帶來挑戰。自我分化程度低的雙方,容易將改變視為威脅。

婚姻中威脅的主要來源,不管表面上的名目為何,通常可以追溯至「自我」與「我們」的衝突,缺少個人自主空間或抱怨彼此不夠親近。沒有自主空間讓人窒息、感覺受困或身不由己,不夠親近讓人感覺孤單、不被需要或缺少愛。

在生命歷程當中,個人對「自我」和「我們」投注比重可能改變。由藝人與伴侶的公開聲明,可看出兩人投注於追尋「自我」和經營「我們」的能量,隨時間經過有所轉變。交往初期,她以愛情為重的追隨,以及他習慣她的遷就,可看出她投入較多比重在經營「我們」。婚姻初期,兩人團結面對她遭遇灼傷的痛楚,只想變成正常夫妻時,「我們」是彼此的生命重心,兩人都無暇顧及做自己。離婚前,各自積極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經營各自的「自我」,維持「我們」的壓力逐漸提高。

自我分化程度達到理想境界的人,在追求「自我」和「我們」之間不需要有衝突,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基本上不存在。如果設定理想境界為100分,最差的程度為0分。芸芸眾生大都介於25至50分之間。芸芸眾生的伴侶關係大都建立在形成「我們」的歸屬需求上,互動時往往有許多認定的「應該」,為雙方帶來壓力。「我沒有扮演好一個賢妻的角色」,反映的是對婚姻中女性的角色期待;「我曾習慣她對我比較好……把婚姻當成理所當然」,反映的是相處上的「應該」。當壓力超過在一起的幸福,找不到解藥,離婚也是一種面對壓力的調適。

芸芸眾生的伴侶關係

芸芸眾生的伴侶關係通常是自我分化程度中等的兩人結合。兩人都期待對方的關注與支持。即使結合為伴侶關係,限制了個人的自主空間,但兩人原本也不夠獨立自主,因此不覺得難受。這樣的關係在剛開始時,就像手套與手的契合一樣完美,雙方都不會抱怨彼此不夠親密或缺少個人喘息空間。這時兩人的表現也可以像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一樣,在互動中怡然自處。

對方愈來愈達不到我的期待...怎麼樣才是理想的伴侶關係?_img_1圖/商周出版提供。

這樣的關係因為相互依賴,幸福與否取決於另一半是如何看待他,對方一個眼神舉止或評論,可以讓他高興或失落。互動時親疏遠近稍有變化,可能讓對方焦慮。加上雙方對另一半的言行敏感,焦慮很容易不經意透過彼此感染擴大。一方的忽視、傷害、批評和拒絕,可能引起另一方極大的情緒反應,導致兩人相處必須戰戰兢兢、謹言慎行,以免刺激對方。

因為雙方仰賴另一半帶給自己幸福,關係是建立在各自的需要上,兩人對另一半有較多的要求和期待,比較會抱怨對方的不是。當期待超過對方所能給予的,失望就接踵而至。關係開始失衡時,常見雙方互動有「你應該……;你怎麼可以……;我對你真是失望……」等要求對方改變的言辭。關係極度失衡時,常可聽到「你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我再也受不了你……;繼續下去,我會……」等激烈的威脅,為了維持關係要做的改變,超過雙方所能承受的極限。

❝芸芸眾生的伴侶關係,時而自在,時而難處。自在是因為兩人可以相互依靠,難處則因雙方計較對方是否付出夠多,自己是否獲得足夠。倘若難處的時刻漸增,為了短暫的自在要付出的代價過高時,關係就逐漸崩壞。❞

理想的伴侶關係

理想的伴侶關係會是什麼樣貌?可以由想像兩個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如何與伴侶互動開始。他們建立伴侶關係不是為了相互取暖,而是為了相互充實。他們的互動關係保有很大的彈性,相處時可以很自由地接近對方或偶爾選擇保有距離。不論是另一半的期待,或是另一半面對期待的反應,他們都不會視為威脅。如果對方的行為讓他們感覺失落,他們也會思考失落感所為何來,既不會一昧自責,也不會盲目怪罪對方。他們會理性掌控自己的情緒反應,為自己的失落承擔責任,嘗試控制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直接要求對方改變。即使他們決定要向對方表明自己的失落,也會選擇幽默地指出自己的感覺源自何處。

這樣的理想關係,不容易為雙方帶來焦慮。即使有焦慮也不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焦慮擴大。在這樣的關係當中,雙方仍能各自維持獨立自主,不用擔心、畏懼對方的情緒反應。面對環境與人的改變,也有適應變化的彈性。

藝人夫妻的離婚,兩人都歸因於各自對「自我」的追尋,而忽略了經營「我們」。乍看之下,會誤以為是兩人為追尋自我而導致離異。但追尋自我應該是提升自我分化,是獨立生活可以過得很好,兩人生活時不要求對方照自己期待的方式生活。對另一半如果沒有太多的期待與限制,相處起來會更舒坦。她不需要符合做賢妻的「應該」,他也不需要自責沒有為婚姻做「該有」的調整。如果雙方要做調整,如放棄應酬,多花點時間經營兩人關係,那也是因為自己想要調整,而不是應對方要求勉強為之。伴侶間的衝突,常導因於雙方堅持做自己,卻同時仍對另一半保有很多期待。

❝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在關係中也不是沒有調整,只是他們的調整是為了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而不是為了對方所認為的「應該」。 ❞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原文刊載於邱淑惠《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商周出版)

對方愈來愈達不到我的期待...怎麼樣才是理想的伴侶關係?_img_2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