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金屬過敏,很多人都會聯想到首飾、眼鏡、皮帶扣等直接碰觸肌膚所引起的紅腫反應。但牙齒的金屬填充物所造成的過敏,其實遠比想像中要多得多。在口中化掉的金屬就是過敏原,會引發手腳溼疹等皮膚病。
當牙齒的填充物在口中融化,就會被吸收到體內。雖然大部分都將會隨糞便一起被排泄出來,但也有少部分會由腸道吸收,然後在身體各處與汗水一起被排出—這時皮膚就會開始出現過敏症狀。對此能做的最好治療方法,便是將過敏原的金屬填充物移除,改以陶瓷或樹脂代替。
此時過敏原因為藏在眼睛看不到的口中,一般人往往不會想到是金屬過敏,但在這裡有一個指標可以辨別——那就是有無口臭。口臭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抽菸、牙周病、扁桃腺炎、以及融化的金屬填充物。就我的看診經驗,有金屬過敏的人大多也都有口臭。
若你有溼疹等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同時又有口臭,就要懷疑是不是牙齒的金屬填充物引發過敏了。
最難防的金屬過敏,竟在嘴巴裡?
這種因首飾、眼鏡、皮帶釦等物質直接碰觸肌膚,導致紅腫發癢的現象,稱為「局部性金屬過敏」。由於出現症狀的部位很明確,任何人都能馬上辨別原因。
金屬過敏有二種
相對地,沒有接觸金屬卻產生的金屬過敏,則稱為「全身性金屬過敏」。這種過敏的原因往往不太明確,在過去被視為一種起因不明的皮膚病。
雖然最近來我這裡看診的金屬過敏患者確實變得非常多,但我早在20年前左右,就已經特別注意到全身性金屬過敏了。因為我自己的身體當時就曾經冒出了原因不明的搔癢感,經檢查後,才發現問題出在鈀、銥等牙齒填充物所會添加的金屬。
有了那次的經驗,我將過去出現皮膚過敏症狀卻找不到原因的患者病例都重新調查,愕然發現,大部分竟然都是金屬過敏。
手掌及腳底的小膿皰
有一種叫「掌跖膿皰病」的疾病,會在手掌及腳底長出許多小膿皰,週期性地康復又惡化,如此反覆循環。而最近研究發現,因牙齒填充物所引起的金屬過敏,就是這種病的原因之一。問題就出在—填充物的金屬會溶解。
牙科用金屬材質在口中溶解被吞下後,大多數會隨糞便一同排出,但還是有3%~10%會由腸道吸收,而其中一部分又會流入血液,與汗液一同從皮膚中排泄出來。
由於人類手掌及腳底的汗腺比其他部位較多,所以也最容易會出現金屬過敏症狀。
若你有抽菸、牙周病、扁桃腺炎,金屬就容易溶解,所以一定要透過日常診療來檢查口中的衛生狀態。只要你能讓口中維持清潔,掌跖膿皰病就能獲得良好的改善。
但首先,得將過敏原金屬填充物,改成陶瓷製。
以前日本的陶瓷嵌體並無健保,對患者來說負擔極大。但隨著民眾對於牙科金屬導致過敏的認知提高,自2016年起,只要能提供皮膚科醫師的診斷證明(診療資訊提供書),就能適用於健保。
話雖如此,仍有許多牙科醫師顧著賺錢,慫恿患者「既然要換就要換好一點的」,讓患者採用無健保的高額自費陶瓷嵌體。為避免碰上這類情況,最好事先做好基礎瞭解。
慢性過敏的原因
不只掌跖膿皰病,長期為全身性慢性皮膚症狀所苦的人,也有可能是金屬過敏。這個只要檢查立刻就能知道,請務必到皮膚科諮詢。
不過也有些皮膚科並未提供金屬過敏檢查,最好事先確認「有無金屬過敏檢測」再前往,比較安心。
若是前往致力於治療金屬過敏的皮膚科,那裡除了貼布試驗以外,也會有「挑戰試驗」、「淋巴球活化試驗」等各種檢查金屬過敏的設備。
(本文作者為菊池皮膚科醫院院長;原文刊載於菊池新《還給自己美肌膚,簡單小保養,能做到》/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