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足部支撐著體重以便步行移動,每日活動都需依賴健康的足部,有了健康的足部,才能具有健康的身體。以生命的角度而言,動物需要健壯的足部來覓食,或逃避獵食者的傷害,才能保全性命。人類一樣需要具有健全的足部才能生存。俗語說,人體的老化從足部開始,一旦足部出現疾病,導致寸步難行,身體的體能即會快速衰老,嚴重影響功能和健康。可是人體結構和功能都會隨著歲月而老化,在老化過程中,足部會出現一些因應的變化和代償功能,以應付老年人足部的基本功能需求,讓人體保持基本的健康。這些變化會改變老年人的足部結構,引發症狀,平日可定時注意自己的足部是否發生老化,並及早防範。人體老化過程中的常見足部變化如下:
1. 足部變寬:經年累月的荷重,會讓老年人的足部韌帶變弱,足弓變平,並增加寬度,足部增加寬度可增加足底面積,有助於維持平衡,增加穩定度,自有其安全和保護意義。以女性為例,年紀每增加10歲,足部約會增寬3~4mm,足部圍長也會增加。若加上足部變形,如鎚趾和爪狀趾變形、拇趾滑液囊腫、拇趾外翻等,這些都會增加前足部的寬度。平時可測量自己的足部寬度和圍長,即可清楚足部變寬的程度。
由於足部增寬,且前足部增寬和後足部增寬程度未呈比例增加,鞋類業者未必注意細節時,常使老年人難以購得合適鞋子,常會由於鞋子前足部寬度不夠、而後足部太寬而覺得不適,有時須穿著前足部寬大而後足部較小的訂製鞋子。
2. 足底筋膜脂肪墊會萎縮變薄:足底脂肪墊具有避震作用,有如氣墊鞋的內墊,可減少步行時足底的受力和震動;但隨著年齡增長,足底脂肪墊會逐漸變薄,外觀萎縮出現皺摺,嚴重者會出現裂痕。在足底蹠骨頭部下方的脂肪墊一旦萎縮時,常會合併向遠端偏移,使患者在步行荷重時,蹠骨頭部失去脂肪墊的緩衝保護,直接荷重而引起疼痛,局部皮膚長繭(胼胝)。可定期拍照足跟部的相片來比較,即可明白足底脂肪墊的縮情形,拍照X光片可更明確檢核。
圖/Shutterstock superbank stock。
3. 足部關節僵硬,避震能力變差:老化時足部的小關節之間的韌帶會失去柔軟彈性,使足部受力時變得僵硬,足部的肌肉和關節囊也都會失去柔軟度,結果足部會呈現僵硬,減小足踝部的運動範圍。
4. 腓腸肌和肌腱變短:正常步行時,膝部伸直且踝部背屈10度,但若由於葡萄糖和膠原蛋白氧化反應異常、未從事足夠運動、靜態生活型式、因病臥床和限制活動等,使肌肉肌腱構造未能足量伸長,進而失去彈性且縮短,結果會讓足踝部的背屈動作受限,而需應用足部的旋前或旋後代償動作,才能行走;這種異常代償動作會增高踝部、前足部和後足部的局部應力,加重足弓增高、加重前足部外翻,造成足部的生物力學異常,引起變形、疼痛和局部關節炎。
足部的老化都是逐漸進行的,平時若未注意足部保健,一旦出現問題,常常都較難完全復原,在生活保健上應多注意。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