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上國二的小莉滿臉不情願地跟媽媽走進診間。媽媽很生氣地說:「醫師,你現在就幫我把她手上這朵花用雷射打乾淨,一點都不要留!」
原來小莉跟同學出門去逛夜市,大家起鬨,小莉就在手臂上刺了一朵玫瑰花,回家後遮遮掩掩,怕被爸爸媽媽發現。結果紅色花瓣的地方起了過敏的紅疹,玫瑰花腫得跟牡丹一樣⋯⋯
醫師:「媽媽,現在已經出現過敏反應,應該要先處理過敏問題,後續再處理刺青。」
媽媽:「你聽見沒?已經過敏了,真的搞不懂你這個小孩,亂七八糟。」
小莉:「你自己還不是?你就可以紋眉、紋眼線,我就不可以刺青?我就是想刺青,不行嗎?」
為什麼要知道可不可以刺青?
• 瞭解刺下去,等於是一輩子的承諾了。
• 瞭解刺下去,你得到的不僅僅是那個圖案或文字。
• 瞭解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知道當你不想要的時候怎麼辦?
刺青,是用針把墨或染劑等色素粒子,刺進皮膚真皮層的深度,以形成不會消失的圖案或文字。如果刺得太淺,色素粒子停留在表皮層,會因為表皮的角質細胞代謝,顏色會慢慢變淡及消失。但刺進真皮層的色素粒子就不會消失,依色素粒子的純度不同,有時候會慢慢變淡,或變成不可預期的顏色。因為不會自行消失,要刺之前,真的要三思而後行。
義大利的研究指出,9,300多位平均年齡為16歲的青少年,有11.3%的人身上有一處以上的刺青;將年齡層上提至平均21歲的大學生,刺青的比例提高至24.5%。
刺青對於正在各方面探索自我的青少年來說,充滿好奇與神祕。體驗刺青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瞭解相關過程的風險。
圖/凱特文化提供。
刺青前要思考哪些問題?
■ 安全性:刺青屬於侵入性的處置,有感染的風險,包括經由血液傳染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B型及C型肝炎病毒及細菌感染等。
■ 部位:要不要刺在會被人家看到的部位?會被人家看見,就要有勇氣面對所有人的評斷。刺青在某些人心目中,具有某些特定想法。所以有些學校入學身體檢查或公司行號面試員工時,對於刺青會有不成文的規定。以皮膚科醫師的角度,奉勸想刺青的人,絕對不要刺在前胸,因為前胸是最容易形成蟹足腫的位置。
■ 顏色:色素粒子是刺在皮膚裡,如果出現過敏,具病患形容,真的是癢到骨子裡,抓到流血還是癢。紅色和黃色是刺青中最容易引起過敏的顏色,挑選刺青圖案及顏色時,除了好看之外,還要避免踩到過敏的地雷。
■ 去除的方法:不想要刺青、紋眉或眼線的時候,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很多女生滿心嚮往紋眉和眼線,因為可以縮短化妝時間,但人的想法和行為會改變,門診中很多人對於紋眉的顏色或形狀不滿意,而尋求雷射治療,或因為年齡導致皮膚鬆弛,年輕時覺得好看的眉型和位置,後來怎麼看怎麼討厭的大有人在。
當你不想要刺青的時候,有幾個方法可以處理
■ 手術:在某些情形,可以用手術切除刺青部位的皮膚,手術產生的疤痕,再用雷射治療加以去除。
■ 雷射:傳統的奈秒雷射或近年推出的皮秒雷射都可以用來去除刺青。黑色和藍黑色是比較容易去除的顏色,黃色和紅色比較困難,這兩個顏色有時會混雜金屬在色料中,用雷射治療時,這些金屬反而會變黑色,增加治療的困難度。不論是用奈秒還是皮秒,費用都不便宜,也需要多次治療。治療計畫的擬定,可以和皮膚專科醫師討論。
皮秒雷射去除刺青的原理,是把真皮中的色素粒子震碎,再由體內的細胞將色素粒子吸收及代謝,達到去除顏色的目標。代謝及吸收色素粒子的能力因人而異,因此不容易預測到底要幾次治療。
用雷射去除刺青,要完全無痕,真的不容易。每個人對於雷射的反應不同,治療後會不會產生水泡、流血或感染?傷口會不會留下色素沉澱或色素脫失?去除刺青的確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牛媽醫師的小紙條
1. 刺青是用針或器具把色素粒子或染劑刺入真皮,在皮膚上造成永久性的顏色變化。
2. 刺青前要考慮安全、部位、顏色以及去除的方法等等。
3. 去除刺青的方法:手術、奈秒雷射及皮秒雷射。
牛媽醫師的生活照顧小叮囑
1. 刺青後兩週都是觀察期。皮膚在刺青過程中是一種受傷,而且有異物停留在皮膚中。傷口要照顧,護理的方式包括清潔、塗藥及包紮。如果有不正常的紅腫、滲液或過敏發癢,請務必就醫診治。
2. 有刺青部位的皮膚,平常的清潔和保養,可以和其他皮膚一樣處理。有些患者會反應這些部位的皮膚比較容易乾癢,建議皮膚比較乾燥的人,適度塗抹保濕乳液以保護皮膚。
3. 如果有受傷的情形,請注意照顧皮膚,以免產生疤痕,破壞原本刺青的圖案及美感。
(本文作者為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原文刊載於王綺嫻《秒懂肌膚:王綺嫻醫師帶你看對、看懂、看好自己的皮膚》/凱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