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恐怕非老化,而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 健康遠見
防癌

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恐怕非老化,而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常見7大症狀一定要留意
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恐怕非老化,而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圖/Shutterstock Syda Productions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好發於60、70歲銀髮族,且國內病例逐年上升、有年輕化趨勢。不過不少老人家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等症狀時,常被認為是衰老症狀而輕視診斷、延誤治療,白白冤枉地臥床、無力。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說,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細胞癌化、且異常增生的惡性淋巴腫瘤。台灣已名列高齡化社會,平均壽命80歲,不過健康餘命71歲左右,「也就是不少長輩72歲開始生病」。先前有一個病人出現疲乏、無力等症狀,但拖了4年、孫子出生,卻連抱孫子去公園都不行,治療後可以好好陪幼稚園孫子到公園玩。

白血病的分類

白血病其實分4大類,急性骨髓性、急性淋巴性、慢性骨髓性、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不少人與敗血症、血友病混淆。

白血病主要分為四類

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恐怕非老化,而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_img_1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小孩子,90%治療後即可痊癒。若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在成人,往往治療效果就差。王銘崇舉例,不少戲劇要讓女主角活不下去的血癌,主要是成人的急性白血病。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60歲,慢性骨髓性好發30、40歲,但十幾歲、80歲也都有,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主要在66歲,年齡持續下降,在台灣一年約有200新增病例。

由於歐美發生率高,多台灣10倍的美國人口,一年新發病例約14,000多,比亞洲高出許多,也因此近年有效治療新藥陸續出現。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簡稱CLL)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王銘崇說,通常需要健康檢查中的血液檢查發現。

主要常見的7大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體重減低(半年內下降一成以上)、 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流汗到要換衣服),主要是因為癌細胞異常增生、人體身體代謝率增加消耗熱量。

其他症狀包括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全身乏力,易與衰老症狀混淆,一般人不易警覺。淋巴結就像是雞脖子部位的顆粒,淋巴結腫脹就是台語的「牽核仔」(音讀khan-ha̍t-á)。診斷是否為慢性淋巴結白血病並不困難,身體裡的癌細胞就像是黑社會,淋巴球就是幫派中地位最小的嘍嘍、品行不良罷了,血液檢查異常,可見淋巴球數目增加,篩檢排除病毒感染加上骨髓檢查,即可診斷。現有的標靶藥物治療,可剷除黑幫勢力、治癒。

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的「影音小學堂」衛教動畫,介紹此病症7大常見症狀。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小檔案(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簡稱CLL)

反覆發燒、夜間盜汗…恐怕非老化,而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_img_2

(口述/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暨血液病學會理事 王銘崇醫師;整理/劉惠敏)

專欄簡介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更多內容請至【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