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費者與部落客已經不滿「抗老」(anti-ageing)詞彙很長一段時間。britishbeautyblogger.com的創辦人珍.康寧韓(Jane Cunningham)表示:「把年齡當成需要『治療』的東西,不過是讓30歲以上的人沮喪,毫無意義。美涉及眾多元素,不是只有年齡而已。」
那樣的思考在2017年成為主流。美國時尚雜誌龍頭《誘惑》(Allure)昭告天下,《誘惑》以後再也不用「抗老」一詞。當月的封面模特兒是容光煥發、一身Carmen March無皺褶白洋裝、以皺紋瀟灑示人的海倫.米蘭。李米雪(Michelle Lee)在「總編輯的話」提到,變老涉及的事,遠遠超出重新思考我們在鏡子裡看到的東西。「我不會欺騙大家,宣稱與變老相關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歡呼。80歲和18歲不一樣,但我們不該再把人生想成一座山丘,年過35就一路走下坡。」
❝李米雪寫道:「跟我一起說:變老很美好,因為能變老,代表我們有機會每天都活出圓滿的幸福生活。」❞
李米雪接著談到容貌:「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明白,美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李米雪主張,所有人都能藉由改變自己的講話方式,出一分力:「語言很重要。講到女人的時候,如果是40歲的人,人們通常會加上限定語,例如『她看起來很不錯……以她的年紀來講』、『她很漂亮……那麼老了,保養得不錯』。下次各位發現自己冒出這樣的話,可以想一想,是否可以只說前面那句就好:『她看起來很不錯……』。」
李米雪並非孤軍奮戰。在她提出呼籲的4個月前,《時人》(People)雜誌票選當時49歲的演員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為「全球最美麗的女性」。愈來愈多年長女性出現在模特兒伸展台上,還成為美容品牌的大使。卡門.戴爾.奧利菲斯(Carmen Dell'Orefice)80多歲時,登上《Vogue》與《柯夢波丹》(Cosmopolitan)封面。倫敦、巴黎、紐約、米蘭的「2018春季時裝秀」上,50歲與60歲的模特兒人數破紀錄。就連原本多年來只刊登年輕裸女的著名倍耐力(Pirelli)月曆,現在也朝同一個方向發展。
圖/模特兒卡門.戴爾.奧利菲斯(Carmen Dell'Orefice);取自wikimedia。
2016年的月曆由美國知名肖像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掌鏡,只有一個月份的畫面有裸露,其他月份都衣著完整;這些模特兒由藝術、商業、運動、新聞等各行各業的傑出女性擔任,每個人的身材、種族及年齡各異,傳達出一個明確訊息:只要你有風格及個性,有故事可講,不是只有年輕人能成為魅力星球的居民。萊柏維茲表示:「一個正在消失的刻板印象是年紀大的女性不可能美麗。」倍耐力在2017年更上一層樓,刊出28歲至71歲的女性,不裸露、不修片,將對抗年齡歧視定為宣傳主軸。該年負責掌鏡的攝影師彼得.林白(Peter Lindbergh)表示:「我身為藝術家,我感到有義務協助女性掙脫必須永遠青春與完美的概念。」演員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也是那一年的月曆模特兒,她堅持露出手背,因為她喜歡那個部位展現出她40歲的老化樣貌:「人們永遠在想辦法讓我們看起來像年紀不明顯的40歲,或是比較健康、年輕版的50歲。」溫斯蕾問:「難道就不能展示真正的40歲、50歲、60歲?」
愈來愈多時候,答案是「可以」—不論男女都能以真正的年齡示人。多元推廣運動讓非白人、跨性別、失能、大尺碼的模特兒,受到鎂光燈的矚目,年長模特兒的經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以Oldushka模特兒公司為例,Oldushka是「old」+「babushka」的混合字,old是「老」,babushka則是俄文的「祖母」。這間位於莫斯科的模特兒公司,源自於攝影師伊格.賈伐(Igor Gavar)在西伯利亞的家鄉鄂木斯克市(Omsk)拍攝老年人街頭時尚的嗜好。Oldushka今日旗下有18位男女模特兒,年齡從60歲到85歲不等,他們的臉龐登上俄國各大雜誌內頁與廣告宣傳。賈伐背負的使命是摧毀年齡歧視帶來的刻板印象,改變「魅力」這兩個字的基本意義。他表示:「我想讓世人看到,年長者也能在時尚產業工作,有皺紋與白髮的他們同樣也很美。」
圖/Oldushka模特兒公司旗下的模特兒;取自Oldushka臉書。
許多年長人士證明了賈伐所言不虛,在社群媒體上化身為時尚與美容網紅。70歲世代的琳達.羅丹(Linda Rodin)在Instagram放上自己穿流行服飾的照片與影片,以及她和貴賓狗寵物威克斯(Winks)在曼哈頓的生活,追蹤人數超過10萬。羅丹的對手包括50歲世代的安娜.黛洛.羅素(Anna Dello Russo,140萬追蹤者)、60歲世代的莎拉.珍.亞當斯(Sarah Jane Adams,15.7萬追蹤者)、80歲世代的海倫.露絲.凡溫寇(230萬追蹤者)。Instagram上的當紅男子組代表有50多歲的尼克遜.伍斯特(Nickelson Wooster,75萬追蹤者)與60來歲的大衛.艾文斯(David Evans,2萬4000追蹤者)。這群網紅對自己的老皮囊完全感到自在,拓展了魅力在世人心中的定義。羅丹一輩子不曾染髮,還向肉毒桿菌及其他填充物說不。伍斯特臉上有皺紋,頭髮灰白。《我們週刊》(Us Weekly)的美容總監葛溫.弗萊博(Gwen Flamberg)表示:「精神比年齡重要。」
圖/琳達.羅丹(Linda Rodin)與她的愛犬;取自lindaandwinks Instagram。
以上會不會只是媒體小題大作?不是的,因為角色模範很重要。當我們看到和我們相似的人被公眾稱讚,我們就比較容易接受自己,高興自己是這樣的人。種族、性別、性向、膚色、身材—還有年齡,都是一樣的道理。每當我看到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美國演員,1952年生)或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英國演員,1957年生)充滿熟男魅力的照片,我都會覺得變老其實不是什麼壞事。長青選美皇后麥古霏每次看到熟齡演員米蘭或網紅羅丹的照片,都會感到振奮:「她們讓我們這些平凡人對自己的年齡與外貌更感到自在。」此外,她們也讓年輕人不再覺得變老是非常恐怖的事。24歲的人看到高齡名人羅素或王德順,心裡會想:等我到了那個年紀,也能像他們那樣。
在伸展台及自我展演的社群媒體以外的真實世界,「魅力」的定義正在放寬。大眾除了追逐卡戴珊一家人(Kardashians,美國以大胸與豐臀聞名的母女名人)、妮姬.米娜(Nicki Minaj,美洲饒舌歌手)、伊琪.亞薩莉(Iggy Azalea,澳洲饒舌歌手)等名人前凸後翹的身材,現在也有許多女性開始練舉重,因為苗條已經不夠,還要健美。奧地利變裝皇后孔奇塔(Conchita)穿著金色女裝,贏得2014年的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一年後,網路出現喜歡「老爸身材」(dad bod,一般中年男性微微發福的身材)的熱潮。2018年,跨性別模特兒首度登上德國《花花公子》封 面。愛丁堡大學人類學教授亞歷山大.埃德蒙斯(Alexander Edmonds)表示:「文化深深影響著你是否覺得某種畫面性感誘人,相關標準會隨著時間變化。」
安德莉婭娜.柯特(Adriana Corte)同意埃德蒙斯的文化說。今年62歲的她,從小到大都住在巴西聖保羅,由於身材苗條、品味過人,又擁有迷死人的笑容,走在街上永遠被路人投以羨慕的眼光—但40多歲後,一切的讚美戛然而止。誰知又過20年後,柯特感覺世界有了變化。她表示:「人們又開始看我了,現在我走在街上,常有比我年輕的人攔下我,讚美我的打扮、髮型,或是整體的樣子,而且男女都有。」有一天,一名少女詢問柯特能不能和她合照,她想上傳到Instagram帳號。柯特表示:「少女告訴我,我是她那天見過最有魅力的女人。」
女性美的新聖杯是散發健康光澤,不是完美無瑕的年輕肌膚。萊雅薇姿實驗室(Vichy Laboratories at L'Oréal)科學長艾莉莎.賽門佩特莉(Elisa Simonpietri)表示:「對於老了之後的樣貌,女性的期待已經改變。我們不再執著於除皺。」瑞貝卡.凡勒泰(Rebecca Valentine)目睹廣告業也出現相同的轉變。她在2012年成立「銀髮模特兒經紀公司」(Grey Model Agency),目前旗下有300位年長的男女模特兒。凡勒泰表示:「我們都喜歡看美的事物,這一點永遠不會變,不過隨著我們擁抱多元文化與美好的多元社群,我們對於美的概念一直在變。年輕與無瑕肌膚不再是人們唯一渴望的事物,智慧、經驗、美好人生也是好東西。人們對皺紋的看法正在改變:現在客戶要的是容光煥發的感覺,有沒有皺紋倒是無所謂。」
容我們再大聲講一遍:有沒有皺紋倒是無所謂。雖然聽起來有點膚淺或瑣碎,這其實預告了海倫.米蘭在2017年倍耐力月曆推出時所呼籲的「文化轉變」。畢竟學習與皺紋共存,把皺紋視為馬克.吐溫所說的「微笑曾經出現的地方」,將是認為皺紋有魅力的第一步。
(本文作者為得獎作家與廣播人。原文刊載於卡爾.歐諾黑《終極慢活:現在是當老人最好的時代》/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