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平時是怎麼去上班呢?靠兩隻腳走路,還是坐公車、自己開車或騎車?一份前些時候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報告指出,騎單車通勤不僅可以鍛鍊身體,且還能預防癌症、心臟病纏身,而效果似乎也比步行等其他方式還要好,提供給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任職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大學心血管與醫療科學研究所的傑森.吉爾(Jason Gill)教授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超過26萬名平均年齡為52.6歲的上班族進行長達5年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通勤習慣使用的工具和得癌症、心臟病和死亡的關聯性。
過程中,所有人需定期接受問卷訪談,透露就醫詳細資料。統計發現,最後罹癌的個案共有3748人,確診有心血管疾病的有1110人。而過世的2430人中,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有496人,罹癌的有1126人。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比起開車或坐車通勤的人,經常騎單車(註:每週平均騎48公里)者的全因死亡率,也就是早死的風險減少約41%,而罹患心臟病、各類癌症的風險則分別降低46%和45%。
另外,上下班靠步行(註:每週至少走9.7公里)也可以降低27%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和36%因相關疾病死亡的風險,而早死的風險也能降27%。至於騎單車、步行與坐車、開車混搭的通勤方式,雖仍有健身作用,但上述數據就沒有單純騎單車或步行來得突出。即使排除吸菸與否、飲食偏好和體重等外擾因子的影響,所得結果依然不變。
研究者表示,騎單車的路途較遠,運動強度也高於步行,相較之下更有利健康。但不管如何,只要能動起來,讓人有點喘的通勤方式都值得推廣,且若變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比上健身房還要能持久。
有打算加入「鐵馬族」,開始騎單車上下班了嗎?國內專家提醒騎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以免因疏忽造成運動傷害:
• 上體較低,頭部微傾前伸,手臂自然彎屈,降低身體重心。
• 雙手握緊把手,臀部也要坐穩座位,儘量戴上安全帽。
• 車輛、車座與握把需依個人實際狀況,儘量符合舒適。
• 量力而為,適時下車伸展身體,休息片刻,切勿逞強。
• 遭遇路況欠佳,最好不要硬騎,推車步行比較安全。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