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出台灣出現一位民眾自國外返台,卻發現境外感染傷寒的案例,到底傷寒是什麼?又有哪些常見症狀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傷寒屬於傳染性疾病之一,常見症狀包括持續發燒、頭痛、腹痛、腹瀉、紅疹等,提醒患者若有疑似症狀應積極就診並接受治療,以免成為慢性帶菌者而增加家人的感染風險。
傷寒是受到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病菌感染所引起,以人類為主要宿主。依照疾病管制署疾病分類,傷寒屬於第二類法定傳染疾病,若受到傷寒感染時,患者常見會出現持續發燒、頭痛、腹痛、便祕或腹瀉、咳嗽、紅疹等不適症狀,若經由醫師診斷,可能會發現有心律相對減慢、脾臟腫大、淋巴腫大的狀況。若未及早治療,可能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等嚴重病徵。
感染傷寒病菌並非一定會出現不適症狀,柳朋馳醫師解釋,患者會依照病菌感染量多寡而出現急性期、輕微症狀、甚至無症狀感染。然而,即使沒有顯著症狀,患者仍會因為本身帶菌而增加家人感染的風險;因此,若發現有上述症狀時,最好積極就診接受治療,以避免自身成為傷寒的慢性帶菌者。
近年來,隨著衛生環境改善,台灣地區的傷寒案例已大幅減少。然而,柳朋馳醫師也提醒,積極治療可有效殺死細菌、緩解不適症狀,並能大幅降低帶菌風險,提醒民眾切勿諱疾忌醫,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健康損傷。
傷寒傳染途徑與預防之道
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傷寒可能會藉由被病菌污染之食物、飲水而傳染,尤其蔬果、生食、水產、貝類等皆可能成為傳染媒介,提醒民眾應留意飲食與環境衛生,以減少染病的可能。
傷寒為台灣法定傳染疾病之一,也是常見的腸胃道傳染疾病,隨著環境衛生的改善,台灣傷寒案例已大幅降低,但仍未絕跡。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今(2019)年截至9月23日為止共有18例傷寒病例,其中4例為本土疫情,其餘14例則由東南亞、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等地境外感染。
柳朋馳醫師表示,傷寒主要是藉由受污染的飲食、飲水等方式傳染,若是食用到受患者或帶菌者污染的水、蔬果、生食、水產、貝類等食材,就容易出現不適症狀;而值得注意的是,蒼蠅也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之一!若食用受污染食材的帶菌數量越高,越有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病症。
飲食、飲水充分加熱再食用是避免傷寒感染的方式之一,柳朋馳醫師說明,飲食應煮熟並採熱食為宜,飲用水最好煮沸再喝或選擇飲用品質良好的包裝水;此外,也要特別留心個人衛生習慣,包括飲食前、如廁後都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以減少病菌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柳醫師也提醒,若必須前往傷寒高風險地區時,建議可提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傷寒疫苗,以增加身體的保護力。
• 傷寒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小兒科、家醫科」
•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
專欄介紹: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