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飲食偏好為何?對於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會很講究嗎?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際食品科學與營養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的報告指出,日常攝取的食物不僅能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似乎也會受到牽連,不容小覷,值得大家關注。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洛馬林達(Loma Linda)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吉姆.班特(Jim Banta)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大規模調查(註:樣本群為加州當地的居民,實施時間長達10年,接受電話訪談的人數超過24萬名)所蒐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
統計發現,有17%的個案為精神疾病所困擾。至於病況,也就是嚴重程度,當中有13.2%的人達到中度障礙,3.7%是屬於重度障礙。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飲食不健康和罹患精神疾病之間有顯著的關聯性,而飲食內容也和不同的精神疾病有關。例如糖分攝取增加和躁鬱症有關,而食用油炸物或含有高糖的加工穀類則是和憂鬱症有關。
另外,相對於飲食崇尚健康者,總是飲食不健康的人似乎更容易被精神疾病纏身。而罹患的精神疾病又以憂鬱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症(註:舊名為精神分裂症)最多。即使考量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與收入水準等因素可能帶來的干擾,所得結果依然相同。
吉姆.班特博士表示,先前歐洲也有類似的研究,比方說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Las Palmas)大學預防醫學系的科學家曾針對12,059位平均年齡37歲且沒有憂鬱症的民眾進行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最後發現垃圾食物中的反式脂肪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公衛學者則針對將近3,500名中年男女進行為期5年的追蹤調查,統計顯示飲食中充斥著加工肉類、巧克力、甜點、油炸物、精製穀類食品和高脂乳製品的人,比起食物以水果、蔬菜和魚類為主的人,往後出現憂鬱的可能性高出58%。整體而言,為了身心健康著想,對於吃不應隨便,營養均衡很重要。
然而,要怎麼吃才算是健康飲食呢?國內專家建議如下:
• 三餐應以全榖(糙米、全麥製品)或其他雜糧為主食。
• 多蔬食少紅肉,多粗食少精製。
• 飲食多樣化,選擇當季在地食材。
• 購買食物或點餐時注意份量,避免吃太多或浪費食物。
• 儘量少吃油炸和其他高脂、高糖食物,避免含糖飲料。
• 口味清淡、不吃太鹹、少吃醃漬品、沾醬要酌量。
• 若飲酒,男性不宜超過2杯/日(註:每杯酒精約10克),女性不宜超過1杯/日。(女性孕期切勿飲酒)
• 選擇來源標示清楚,且衛生安全的食物。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