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入住機構,絕不是拋棄他們 | 健康遠見
長照

入住機構,絕不是拋棄他們

【專家觀點】
入住機構,絕不是拋棄他們 僅為情境配圖。

看到一本書的書摘其中一篇文章〈「妳兒子明天就來!」 總是等不到家人探望的失智奶奶故事〉,使我想到這麼多年來,有關高齡者或是罹患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高齡者入機構的案例,少有長者自己規劃好願意入住機構,許多不幸事件,也都是子女將長者送入機構後所發生的,入住長照機構是那麼恐怖、困難嗎?社會不需要去思考與檢討嗎?

有一次,在美國西岸的北加州演講,有位家屬曾問我,台灣有好的照護認知症長輩的機構嗎?我心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他是否想將目前與他居住在美國,罹患認知症的長輩送回台灣。

我先確認心中的疑慮,所以問他,家中長輩已經在美國住多久?

他回答,來美已經超過30年。

我再問,如果妳將長輩送回台灣,交由機構去照護,你能夠每個月飛回台灣去探視嗎?

他表示,當然沒有可能。

他回答的很快,也很直接,他的答覆是我心中所預料的答案。

我僅能引導他重新思考,在我們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曾付出不少心血將我們教養成人,從學習說話、走路、喝水、吃飯、穿衣、上學等,他們先幫助我們的認知功能經由學習到運用,才使得我們能夠順利走過讀書、完成學業、就業、成家等人生歷程,現在他們無法避免走向高齡化的一項結果:認知功能退化,影響到他們生活自主能力,是否正是我們反哺的時刻?

我接著再說,今天演講中曾強調:「家人對認知症長輩的關懷與支持是他們的良藥!」如果將長輩送回台灣接受機構照護,當然回到可運用熟悉語言,可吃到熟悉的中餐,是有些幫助,但最重要的「良藥!」,他們可能很困難得到。

我也理解他可能因為工作或家庭還需要兼顧,無暇自己照護,所以我提出,建議他是否可先考慮灣區現有為華裔長者所規劃的機構,包括24小時入住型機構或是日間照顧中心等,除有中文報紙、電視節目可看,還有說中文的其他長者與照護人員可互動,也提供中式餐食、麻將可打等,同時,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北加州還設有會說中文的社工人員,也提供瞭解認知症的中文資訊。

我衷心希望能幫助他運用當地社會資源,避免將長輩送回台灣後,長輩很可能一年見不到一次家人,非但可能造成快速退化,退化到無法認識自己家人,家庭也失去一次學習照護及瞭解退化與老化的機會。

❝是否入住機構,是每一個人及家庭的選擇,但入住機構的長者,不代表家庭就已拋棄他們,尤其是認知症長者,熟悉的家人對他們的關懷與支持是無法取代的良藥。❞

每當有人問我:如何選擇所入住的機構?尤其是為家中認知症長輩所考慮時,我講完所有可考慮的項目後,總會提醒:是否也能考慮距離家庭車程不超過30分鐘距離的機構,原因就在就算無法每天去探視,一週總該抽空去看三次以上。

一旦車程距離過於遙遠,物理距離將形成心理距離,就越來越遙遠,最後,再去看認知症長者,他們可能都不認識自己家人了。

雖然認知症的退化是無法阻擋,但家人的親情卻可為這退化的過程築起一道道堤防,讓退化速度減緩。

同時,機構也該協助對入住的長者與其原家庭間的聯繫與互動,除定時提供家屬有關長者在機構內生活上資訊,也可定期為雙方以視訊進行互動,鼓勵家屬前來探望長者,無論是懇親會或是華人的各種節慶活動,別像一些機構很自豪宣傳,每年農曆除夕夜,他們機構會有上百桌、上千人的團圓飯,十分熱鬧,試問:一年只有這一天嗎?

過去,就曾發生長者不願意入住機構,子女認為已經安排最好的機構可入住,勉強長者入住後,長者竟然以死相對,也有認知症長者認為,這裡不是自己的家,執意要回家,他們雖然認知功能缺損,但他們並未喪失人生智慧,機構的門鎖上,他們還是有辦法出去,只是出門後,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迷路在外,幸運者讓警察或路人尋獲,不幸者找到時,可能已經離開人世。

居家、社區、機構三者是照護上的重要三角互動與互助關係,最好不要僅剩下一種功能的運用,要讓三者建構出長者最適宜的照護計畫,即使居家的長者,家庭還可運用長照2.0服務,使用社區與機構服務,進入機構的長者同樣可得到家庭與社區的支持。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