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變依發病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腎損傷」及「慢性腎臟病」兩大類。腎臟受損超過三個月,稱為「慢性」腎臟病。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現行醫學無法恢復腎功能,只能減緩腎臟功能衰退的速度。
相較於慢性腎臟病,急性腎損傷是腎臟受到某種原因的傷害(如嚴重脫水、失血、燒傷、心臟病、藥物等),導致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天內瞬間衰退。與慢性腎臟病不同的是,急性腎損傷經過適當的治療,大部分可使腎功能恢復正常。
大部分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是沒有明顯症狀的,直到尿毒症狀出現之時,腎功能已嚴重衰退。儘管如此,早期慢性腎臟病仍可能出現一些徵兆,包括:泡泡尿、足部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如出現以上徵兆或為上述列出的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應至腎臟科門診進行腎臟功能的評估與治療。
當腎臟功能嚴重衰退至末期(腎絲球過濾率<15)時,人體才會因代謝廢物及水分的堆積出現明顯的尿毒症狀。
❝發現腎臟病徵兆的口訣:泡、水、高、貧、倦 ❞
末期腎臟病的症狀
透析腎友的「診療及照顧」須知:末期腎臟病的治療方式
當患者確定已經達末期腎臟衰竭時,所須考慮到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兩種: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是腎臟移植(親屬捐腎或屍腎移植)。
1. 慢性腎臟病何時需要開始進行透析治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開始進行透析治療的時機為:疾病進展至第五期(末期),且身體出現尿毒症狀時。
(1) 血液透析:
在精密儀器控制下,將血液導引至血液透析機,經過一個半透膜製成的透析器(一般稱人工腎臟),代替人體腎臟功能,清除血中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再將已淨化的血液引流回體內,俗稱「洗腎」或「洗血」。
(2) 腹膜透析:
將透析液經透析導管引流至腹腔內,在腹腔內進行廢物的交換並吸收體內多餘的水分,經數小時後,再將透析液引流出體外,俗稱「洗肚子」。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見下表)。腎友可考慮自身需求來選擇合適的透析方法。
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之比較
2. 腎臟移植
為改善腎友生活品質及長期存活率最好的治療方式,唯捐贈腎臟的來源有限。腎友一旦開始長期洗腎,可至各大醫院移植門診評估登記,等待腎臟移植的機會。
(原圖文刊載於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腎臟科團隊與營養師團隊《透析護腎一日三餐健康蔬療飲食》/原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