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世界各大藥廠針對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紛紛宣告失敗,並對長期認為病理機轉的β類澱粉蛋白(amyloid-β proteins)和濤蛋白(Tau protein)的方向產生懷疑,近日傳出兩項藥物的正面訊息,一是百健公司(Biogen)已經宣告失敗的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將重新啟動,並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申請;另一則是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穀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但兩者均需要留意後續發展。
為何有人認為是再現曙光?從1901年,德國精神科醫師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 描述了第一個阿茲海默症病例,發現阿茲海默症100多年來,全球用於臨床治療的藥物只有5款,臨床獲益不明顯。全球各大製藥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裡,相繼投入至少1500億美元研發新的阿茲海默症治療藥物,320餘個進入臨床研究的藥物已宣告失敗。
全球至少有5000萬阿茲海默症及其他類型認知症患者與其家庭殷殷期盼可治癒阿茲海默症藥物能早日出現,過去看到藥廠發佈臨床研究結果,均是正面訊息,但不久卻看到藥廠宣佈失敗病關閉實驗室,屢次失望,看到是藥廠股價隨著其訊息的變化。
中國阿茲海默症新藥「九期一」
11月2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穀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茲海默症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領導研究團隊,堅持22年,在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綠穀製藥有限公司接續努力研發成功的原創新藥,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茲海默症創新藥。
不同於傳統靶向抗體藥物,GV-971是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它能夠多位元點、多片段、多狀態地捕獲β類澱粉蛋白(Aβ),抑制Aβ纖絲形成,使已形成的纖絲解聚為無毒單體。最新研究發現,GV-971還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衡、重塑機體免疫穩態,進而降低腦內神經炎症,阻止阿茲海默症病程進展。
2018年9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課題組聯合上海綠穀等研究團隊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揭示了GV-971抑制阿茲海默症的作用機理。
研究顯示,GV-971可以通過調節氨基酸代謝來抑制神經炎症,是以腸道菌群和腦部發炎的關連性為藥物干涉的基礎,提出假說和數據證明。其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降低相關代謝產物苯丙氨酸和異亮氨酸的積累,減輕腦內神經炎症,進而改善認知障礙,達到治療的效果。靶向腦-腸軸的這一獨特作用機制,為深度理解GV-971臨床療效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腸道與腦部一樣,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因此有「第二個大腦」之稱,腸道菌可能也和身心疾病有關。是因為有許多神經密密麻麻深入腸道內層,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是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而且透過「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與腦相互聯絡、彼此影響,是近年熱門的醫學研究領域。
與人類共生的細菌中,絕大部份都生活在腸道裡,這些細菌對於養份的吸收與免疫系統的調節都非常重要。
為期36週的3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GV-971可明顯改善輕、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安慰劑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認知功能改善顯著,認知功能量表評分改善2.54分。不良事件發生率則與安慰劑組相當。
仍有專家等待GV-971是否會向美國FDA提出申請,並獲得審核通過上市,屆時才能對此一藥物功效下定論,但絕大多數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家庭可能等不及FDA的審核,都願意去嚐試這一新藥。
美國百健公司明年將重啟阿茲海默症藥物的上市申請工作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公司是於2016年8月31日,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布研究報告,通過動物實驗及前期人體實驗(the Phase 1b PRIME clinical trial)發現,其研發的一種試用藥物含有Aducanumab抗體 可以減少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amyloid-β proteins),β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Tau protein)是阿茲海默症致病因素,造成患者認知功能的減損。
但於2019年3月21日百健公司和日本藥商衛采(Eisai)表示,一個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的分析發現,「試驗結果不太可能達到其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終止一款阿茲海默症療程Aducanumab的兩項第三階段人體實驗。
過去5年間,每當百健公司宣佈,Aducanumab的相關研究進度與結果,都引起該公司股價的波動,2015年,宣稱可望成為第一款能顯著減緩患者認知功能下降、減少輕症患者大腦斑塊堆積的有效治療藥物。此利多消息,激勵Biogen股價當天飆漲近10%,創新高紀錄,市值暴增近100億美元。
今年3月百健公司宣佈終止Aducanumab的兩項第三階段試驗,股價21日盤中應聲重挫逾29%。
百健公司10月又宣布,將於明年重新啟動有關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向美國FDA的上市申請工作,隨即,股價一度上漲超30%,幾乎挽回了3月宣布終止研究後損失的180億美元市值,這僅是向FDA提出申請,並未實際重啟進行第三期人體實驗,遑論結果。
市場對於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這麼高度關注,還是因為此一腦退化性綜合症狀已經影響到5000萬家庭,隨著高齡化急速發展,患者只會增加,影響到家庭更多,不管是否為著股價利益,還是期望早日能出現可治癒阿茲海默症及相關類型認知症的藥物。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