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是新世代的流行病,先不談男女不孕的比率有多高(16~20%)。按2018年國民健康署、內政部統計處資料,試管嬰兒占整體新生兒的比率是4.3%。
國民健康署於2015年開始推動「人工生殖補助計畫」,最高可補助10萬元。以解決不孕症的人工生殖技術(Artificial reproduction technology,ART)來說,「試管嬰兒」只是其中一種,其他還包括:
• 人工授精。
• 誘導排卵、調經。
• 清除阻塞。
• 體外受精胚胎植入術(IVF-ET,即試管嬰兒)。
這些人工生殖技術可聯合使用,達到最佳效果。
試管嬰兒的療程:
1. 誘導排卵:使用排卵藥物刺激卵巢濾泡發展,並增加卵巢濾泡數目,以期獲得較多卵子。
2. 超音波取卵。
3. 取精:副睪或睪丸穿刺精子吸收術,經培養處理。
4. 胚胎培養:將精子和卵子在培養皿受精,有時會使用ICSI(細胞內注射於卵細胞),在培養皿2到3天,並在植入前進行「基因篩選」(植入前遺傳學診斷)。
5. 胚胎植入母體子宮腔(或可冷凍儲存,以備下次)。
6. 促進著床:補充黃體激素,穩定子宮內膜。
大多數不孕夫婦的寶寶沒有先天缺陷,除非先天缺陷和不孕同時產生。當然,其他如出生時體重低、胎盤功能不足、早產、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等都要一併考量,才能更舒適並減少危險。
做試管嬰兒必須知道的:
1. 不需要過度刺激卵巢。以現有人工生殖技術來說,一顆好的卵子足矣,所以較少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症狀包括了腹脹、腹瀉、噁心、食欲不振,以及卵巢腫大有破裂、腹肋膜積水等危重症。
2. 單一胚胎植入,可生長成單胞胎,不需要「減胎手術」。
3. 囊胚期植入(受精的第5天),受精卵在體外能多培養就培養,可獲得品質更好的胚胎。
4. 也可將胚胎冷凍起來,等待更適合的較佳時機再植入。比如在誘導排卵時,容易因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而影響著床成功率,或是工作因素等。
接受不孕治療的夫妻會有很多壓力、困擾及未知,但只要著床,其餘就和正常懷孕一樣,並不需要過度緊張,以平常心看待即可。若有疑問,應隨時請教不孕症及婦產科醫師。
(本文作者為臺南大安婦幼醫院院長;原文刊載於陳勝咸《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