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真的是100%阿拉比卡豆?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 | 健康遠見
飲食

真的是100%阿拉比卡豆?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

【食力✕食追溯】
真的是100%阿拉比卡豆?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 僅為情境配圖。

從咖啡產地到末端烘豆廠,若真想要摻混咖啡,處處能成為風險點!《食力》深入探究全球咖啡豆供應鏈,帶你了解「黑金詐欺」的背後面貌!

喝咖啡或許是很多人一天的開始,但你可知道你家裡、辦公室裡用的咖啡豆告訴你它是「100%阿拉比卡豆」,但卻可能欺騙你感情,在供應鏈的其中一個環節加入價格相對便宜的「羅布斯塔豆」!

日本咖啡大廠UCC總經理崛江昌平表示,近年來台灣的現煮咖啡市場頗有成長,但實際上台灣的包裝咖啡豆市場隨著民眾飲用習慣的提升,同樣也在成長。但《食力》分二次隨機抽驗總共22件包裝咖啡豆樣品,卻在這成長市場中,發現在大賣場長銷的3款「西雅圖極品咖啡」標示「100%阿拉比卡豆」產品可能混入其他豆種。

到底一包咖啡豆從產地到你的咖啡杯之間,這過程到底發生了什麼?哪些環節可能讓阿拉比卡豆被混充呢?現在《食力》就一步步帶你拆解!

咖啡農可能會混豆嗎?不同豆種的栽種、管理差異,很難混!

從咖啡的原產地開始來看,阿拉比卡豆與羅布斯塔豆兩種咖啡豆是否可能因為栽種在同一區域而發生採收過程混雜的情形呢?

生豆商「黑金咖啡」顧問、同時也是mojocoffee創辦人的陳俞嘉說明,以種植在高山地形的阿拉比卡豆來說,多是以人工手採方式進行採收,而羅布斯塔豆因為其生長環境多處於平地,較常以機械化方式進行摘採,二者不僅生長的海拔環境不同,在管理方式也有差異,一般較難有機會發生阿拉比卡豆與羅布斯塔豆混合種植的情形。此外,咖啡農若有意摻混,下游的生豆貿易商幾乎對咖啡都頗有專精,要想摻混並不容易!

加工處理廠會不同批次、不同品種處理導致混雜?加工處理多鄰近產地!

採收後的咖啡果實,下一步去的就是距離產區相對較近的合作社或處理廠進行加工處理。因為阿拉比卡豆和羅布斯塔豆產區大不相同,阿拉比卡豆的鄰近產區也同樣多是種植阿拉比卡豆,因此在阿拉比卡豆的處理場中,也較難看見羅布斯塔豆的蹤影。

此外,根據UCC咖啡余道瑾協理說明,咖啡豆在採收後進行的前處理包含水洗、蜜處理、日曬等,而處理廠為求加工效率,基本上皆是同一批次進場、同一批次出場,多數時候的混雜都是屬於混入小石子這樣的異物。UCC副總經理田所啓顯也補充,咖啡豆在處理分級的過程中儘管可能會有粒徑大小的混雜情形,但較少有機會與羅布斯塔豆混種!

真的是100%阿拉比卡豆?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_img_1圖/位於巴西咖啡主要產區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的咖啡豆生產中心。

生豆貿易商會混豆重新包裝出售嗎?先得逃過客戶法眼!

在國內外生豆商進行咖啡豆進出口的過程中,雖然咖啡豆大多以麻布袋進行包裝出貨,但若有意透過換包裝、動手腳同樣能混入不同種的咖啡豆。

曾任IS COFFEE咖啡烘焙廠廠長、星巴克行銷部食品飲料主管經理的輔仁大學餐飲管旅系副教授林希軒認為,生豆商若為牟利混入他種豆子,所要冒的風險便是「如何逃過客戶的檢驗?」尤其對專家來說,從羅布斯塔豆與阿拉比卡豆的生豆外觀、顏色,以及杯測品評,其實都可以辨識的出來!

而同時身為卓越盃咖啡大賽首位華人國際評審的歐舍咖啡創辦人許寶霖也提到,阿拉比卡豆與羅布斯塔豆兩種咖啡的生豆色澤上相差較大,若混雜基本上都看得出來,此外若是烘豆商透過杯測檢驗也可稍加分出其中端倪。此外,湛盧咖啡董事長廖國明也認為,國內咖啡圈並不大,在面對B2B業者對於咖啡豆也有所專精的狀況下,若生豆商想透過混豆賺取價差,便很容易打壞商譽!

烘豆廠可能混豆烘焙嗎?代工烘焙廠若要銷贓有難度

根據國內生豆大廠豐潤有限公司顧問陳鈞毅分析,在現在許多咖啡館有烘豆機的狀況下,一台小型烘豆機就能做少量的烘豆代工,因此有時候在代工烘豆時也可能發生不同客戶的豆種混雜烘焙的狀況。

但在代工烘豆時若要於此環節混入羅布斯塔豆,除了本身要有羅布斯塔豆庫存外,還要有銷售管道能夠將偷天換日來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給消耗掉!儘管下手看來容易,但除了風險仍高外,之後如何銷贓也相對較難!

100%自烘廠商相對最有機會摻混!

但若以自行烘豆的品牌來說,若旗下產品同時有羅布斯塔豆作為配方豆的產品,採購進貨時同時就會有阿拉比卡豆和羅布斯塔豆,相對而言要混合的話也較容易!林希軒也提到,不管是先烘再混或是混了之後再烘,多是看產品風味的要求而定,而阿拉比卡豆或是羅布斯塔豆其實都各有其擁護者,以羅布斯塔豆來說因為其咖啡脂較濃厚,也常出現在配方豆中。

除了可能會因為產品配方而混合兩種豆種,但若是標榜「100%阿拉比卡豆」產品但卻刻意混入羅布斯塔豆,便是欺騙消費者了!烘豆包裝完成後,所面對的便是B2C的通路端,例如一般的消費者或是賣場通路採購人員,在多數對於咖啡豆並不熟悉的狀況下,在此環節摻混,相對來說被抓包風險較小!

此外,廖國明也提及,一般市售量販店的包裝咖啡豆多採取較深焙的烘豆方式,在這樣的處理法下也會相對不容易喝出其風味差別!而許寶霖也分析,在精品咖啡追求風味的狀況下,也較難在精品咖啡館的包裝咖啡豆中見到混入羅布斯塔豆的狀況。

綜上所述,從咖啡產地到末端烘豆廠,不清楚的話,可能會覺得處處都是風險點,但深入考量若實際動手腳得要克服的問題及所承擔的風險大小,及其中能帶來的獲利,兩相權宜之下,若要成立「黑金詐欺」,自己擁有烘豆廠的品牌商可能就會是最關鍵的角色!

真的是100%阿拉比卡豆?咖啡豆供應鏈從哪個環節可能被混充?_img_2

專欄介紹: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更多內容請至【食力網站】/【食力粉絲團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