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受教育、多讀書是否真可遠離認知症? | 健康遠見
失智

受教育、多讀書是否真可遠離認知症?

【專家觀點】
受教育、多讀書是否真可遠離認知症? 僅為情境配圖。

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報告指出,文盲到了老年時,罹患認知症的機率是受教育年長者的兩倍。是否代表:受教育年長者就可避開罹患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的可能?再來看看其他的研究:受高等教育是可延緩罹患認知症的時間,卻無法避免;就算每天只讀半小時書的人,比不讀書者平均多活23個月,看來受教育、多讀書還是有用的。

舉出這些研究結果,更加證實認知症保護因子第一位:認知儲備,是不分年齡,一輩子的事,如果從小做起是最好,但到了年長時,更要持續做,或者說,以前書讀的少時,年老時,不要放棄,還可拿起書本開始唸,換言之,認知儲備是一生的事,真是可「延年益壽」。

先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這項研究報告指出,文盲的腦部「認知功能」較識字者小,因此比較容易退化。他們研究美國紐約市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的983名65歲以上成人,這些人只受過4年或更少的學校教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9年11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對美國紐約市華盛頓高地研究對象進行家訪,進行記憶力、語言能力和視力或空間能力測驗,而後依據標準做出認知症診斷。

不識字參與者在這些測驗的表現較差。而在研究一開始尚未罹患認知症的民眾當中,文盲其後罹患認知症的機率是平均的兩倍。報告中說,文盲的「認知功能」較識字者小,而這正是腦部退化的原因之一。

這份報告主要執筆人、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心理學教授曼里(Jennifer Manly)表示,許多住在華盛頓高地的不識字民眾來自多明尼加,這些人可能必須輟學工作。因為多明尼加的教育政策導致他們不去學校,多明尼加人8年級後不再規定強制上學。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團隊這項研究報告是在「神經學」月刊(Neurology)網站the online issue of the journal Neurology.發表。

事實上,2017年在《刺絡針》(Lancet)期刊上發表「對認知症照護的承諾」,認為35%的認知症可以用健康的生活型態來避免,其中一項提及:在青少年時期(小於18歲),沒受教育或只有小學畢業程度的可歸因風險為7.5%。

其實,最有效預防認知症的方法是受教育,也就是多動腦和終身學習。教育的功效到底有多大?一個發表於2014年《大腦》期刊,長達20年追蹤的流行病學研究(PQAUID計畫)十分具有說服力。

受高教育能儲備知能存款,延緩退化

法國3777位65歲以上的居民,每兩年接受認知功能測驗,直到第20年。結果共有442位在追蹤期間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其中171位是低教育者,271位是高教育者,兩組的平均年齡都是86歲。

雖然最後一樣會演變成認知症,低教育組的認知功能退化發展的時間只有7年,且一開始就是整體的認知功能都減退,7年後就退化到認知症。但高教育具有「知能存款」的保護作用,從開始發生認知功能減退,到退化至認知症程度的時間長達15年,且其退化呈現兩段式,可以讓認知功能退化延緩約8年。

但值得重視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2019年6月所揭示的最新研究顯示,教育程度高的人擁有較高的認知儲備量,也就是大腦即使衰退還能保有認知功能的能力,減緩每個人老了之後必經歷的認知能力衰退階段,卻與防止阿茲海默症並無直接關係。

研究人員蒐集了聯邦政府所資助的社區動脈粥狀硬化風險研究當中,1萬6000位在1987年到1989年間正值中年期,身體仍健康的參與者資料。研究人員持續追蹤這些參與者的健康狀況約20年,直到這些參與者平均年齡76歲。共有57%是女性,43%是非裔美國人。

研究中,研究人員特別觀察331位最初沒有認知症,並且有正子掃描腦部影像醫學(PET scan,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資料。這331人當中,54人沒有讀過高中,144位有讀完高中或擁有普通教育發展證書,133位的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參與研究計畫者同意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核磁共振(MRI)與正子掃描的掃描,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他們腦中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濃度。

研究人員觀察了這群參與者在老年(65-84歲)間的認知功能狀況後發現,教育程度較高者,不管腦內類澱粉蛋白濃度如何,認知功能狀況都較教育程度低者良好。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白人中晚年認知功能較良好的參與者,40%的人在β-類澱粉樣蛋白濃度升高方面有較低的風險;黑人中則只有30%。由此可見,教育程度與認知功能狀況跟阿茲海默症並沒有直接且穩定的關係。

讀書者比不讀書者平均多活23個月

此外,美國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的研究人員於2016年在學術期刊《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發表論文指出,根據他們一項長達12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受訪人中讀書者的壽命比不讀書者的平均要長接近兩年。

研究人員共追蹤了3635名50歲以上的受訪對象,並將他們分為三組: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每週最多讀書3.5小時的人(即平均每天半小時),以及每週讀書超過3.5小時的人。由於研究發現本就被認為普遍較長壽的女性、有大學學歷者及高收入人群更喜愛讀書,因此在數據分析中去除了性別、學歷、收入、年齡、種族、職業、健康狀況及婚姻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在經過12年的追蹤觀察後,研究發現:

•  每週最多讀書3.5小時的人比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死亡率低17%;

•  每週讀書超過3.5小時的人比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死亡率低23%;

•  總體而言,讀書者比不讀書者平均多活23個月。

這項研究同時發現,閱讀報紙和雜誌的人也比不閱讀者更長壽,但其效果比閱讀書籍要弱得多。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這項研究結論展示了讀書與長壽相關,但不一定是因果關係(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讀書能提高人的記憶力等認知能力,這或許是壽命得以延長的原因。比如在閱讀小說時,就需要記住人物、情節等,大腦必須強化並儲存這些記憶,從而讓讀者的記憶能力得到提升。且在讀書時,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上,在有效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專注力甚至工作效率。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經常上網是否也有所幫助?這項研究則認為,運用互聯網看手機、玩遊戲、聊天、看新聞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斷片式閱讀,讓許多人練就了在短時間內同時處理多項事務的「多線程工作」技能,但這種方式非但沒有提高效率,反而讓大腦負擔加重。

因此不同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還是多讀書,讀書是一輩子的事,可以維繫良好的認知功能,的確是認知症的保護因子,還可多活幾年。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