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中醫也能治咳嗽?掌握背部穴位「臟腑一條街」 | 健康遠見
疾病

中醫也能治咳嗽?掌握背部穴位「臟腑一條街」

加強背部保暖可防感冒
中醫也能治咳嗽?掌握背部穴位「臟腑一條街」 圖/Shutterstock Krasula

俗語說:「土水怕抓漏,醫生怕治嗽」,意思是從事建築土水工作的很怕處理房子漏水,醫師則怕治療病人咳嗽,可見房屋漏水跟病人咳嗽都是難治之症。

「醫生怕治嗽」確實讓年輕醫師有心理障礙。記得自己剛開始當醫師時,遇到長期或嚴重咳喘的病人也都存有一股敬畏之心,一定詳加診查,不輕易下手治療。後來歷經兩個案例,才掌握治療這類病症的方法。

頭一例是陪兒子來看病的媽媽,一直沒說自己的病情,直到孩子身體改善,才怯生生問:「中醫可以治喘嗎?」原來媽媽長年喘促,動則喘甚,久治不癒。檢查發現她胸口的胸骨角位置很腫,推測也許跟長期氣喘有關,決定從此著手治療,病人很驚訝呼吸馬上變得順暢。

另一案例是經人介紹來就診的中年女性,已經咳了將近一年,非常痛苦。病人一進診間就咳不停,檢查發現背部肌肉很腫很緊,當下決定在背部拔罐。罐子才一接觸皮膚,馬上出現暗紅色痧點,表示氣血瘀滯現象,隨即在顏色最深的痧點處點刺放血,加上拔罐,加強放血。治療完畢之後,咳嗽症狀明顯改善。

為何在背部拔罐或放血可以治療長期咳喘呢?答案就在膀胱經的臟腑背俞穴。

臟腑背俞穴是防治「五藏六府,皆令人咳」的好部位

膀胱經背部臟腑俞穴宛如民間的「結市」概念。早期網路購物還沒成形時,同類實體店鋪常比鄰相連,形成一條有特色的街道,就像傢俱一條街幾乎都是傢俱店,一次就能購足所需。膀胱經背部臟腑俞穴也有類似的功能,稱為「臟腑一條街」當之無愧。

《內經》提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首先,咳嗽屬於呼吸道疾病,主要與肺有關,因肺主皮毛,是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外邪透過皮毛進入肺臟就會引發咳嗽。

其次,由於人體臟腑經絡皆相聯通,功能互相影響。咳嗽初期與肺臟功能失調有關,若沒及時治癒,第一道防線失守,邪氣持續入侵,就會連累其他臟腑,出現咳嗽附加臟腑功能失調的情形。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咳嗽持續加劇2~3週後,一咳就會牽引兩側肋骨疼痛,不敢呼吸,難以轉身,有人還因此肋骨骨折。由於肝經分布在脅肋區域,中醫稱這種咳為「肝咳」,治療時除了治肺還須兼治肝。

中醫也能治咳嗽?掌握背部穴位「臟腑一條街」_img_1圖/Shutterstock GBALLGIGGSPHOTO。

同理可推,其他臟腑也會出現類似情況。肺經連結胃,咳嗽期間若未注意飲食,食物飲品的寒氣也會循著經絡導致肺寒而加重咳嗽現象。因此《內經》有「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這種精闢論述,歷代以來為臨床醫師治嗽的明燈。

我們依循《內經》這項指導原則,治癒許多久咳甚至喘促的病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0多歲的婆婆,咳嗽數十年,常誘發氣喘住院,病情反覆,持續加重,西醫束手無策,後來經人介紹來看中醫。

就診時,遠遠就聽到響亮的咳嗽聲,婆婆家人隨侍身邊,一位攙扶伴行,一位捧著衛生紙以便隨時吐痰之用,據說每次出門會用掉2~3包衛生紙。經過中醫治療後,咳嗽及喘症明顯改善,走道上也較少聽到咳嗽聲。婆婆說過去從來不知道也不相信中醫可以治療這麼嚴重的咳喘,早知道就該來看中醫,可以少受些罪。

另一案例是50多歲的男性,從小愛吃甜食,咽喉卡痰嚴重,每天吐痰上千次,久治不癒,診治後咳痰次數銳減,病人很歡喜,直嘆中醫真的好厲害。

其實只要理解《內經》「五藏六府,皆令人咳」深意,便能體會為何咳嗽這麼難治的原因,既然五臟六腑都會受到牽連,當然要將五臟六腑一併治療才能全面制伏咳嗽。

膀胱經一方面主表,可以治療表邪侵襲所引起的咳嗽,另方面臟腑背俞穴形成密集的「臟腑一條街」,只要在此給予適當治療,就能全面調節臟腑功能。

依據過去的經驗,面對這類病況時,只要病人身體狀況許可,首次治療都先在背部拔罐,若出現暗紅色痧點,表示氣血瘀滯,可以放血;若出現淡紫色痕跡,表示寒氣內聚,可以加上艾灸。此外再配合常規治療,譬如針刺肺經,開立中藥,提醒注意飲食生活起居等細節。隨著每次治療,病情宛如「開門送客」般的持續減輕。

讀者們可以依據《內經》理論,加強背部保暖,如在背部施以按摩、刮痧、拔罐、熱敷、沖熱水澡等,可以預防感冒。若是已經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照顧背部也許不能全然治癒感冒,但對改善病情也有助益。這也是自古以來,民間療法喜歡在背部按摩保健的原理,不僅有助於強健膀胱經提高免疫力,同時照顧到所有臟腑以自我保健,再度體現「與太陽同行」的好處。

(本文作者為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原文刊載於沈邑穎《經絡解密 卷五:雙太陽健美組合 人體背景最雄厚的護衛官 小腸經+膀胱經》/大塊文化)中醫也能治咳嗽?掌握背部穴位「臟腑一條街」_img_2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