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新年,這是個除舊布新、展望未來的好時機,無論在過去的一年是否有達成自我設定的目標、對人生的期許,在新年的鼓舞上,都是個讓自己蛻變的關鍵。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協會(National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便統整專家的意見,羅列10種可以讓心理更健康的方法,也許你總是覺得不平衡、對世俗怨懟,但偶爾換個不一樣的處事態度,很多窒礙其實都是過往雲煙。
1、珍惜自己
珍惜自己是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因為過去我們可能對自己太過苛刻、要求過高,卻從沒有善待和尊重自己,避免自我批評的套路。
專家建議,人應該要替自己喜歡和愛好的興趣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也許是閱讀、種植園藝、聽聽音樂,只要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都是一種學習。
2、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喝水的習慣非常重要,最關鍵的,是盡可能不要讓自己熬夜。
熬夜工作、上網、打電動、追劇,沒有足夠睡眠是現代人最常犯的壞習慣,根據研究,睡眠最充足的狀態是至少7至9小時,當睡不夠,隔日很容易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降低免疫系統、導致情緒暴躁易怒,事情也不順利。試著維持早睡早起的習慣,你會發現每天都精神飽滿。而不是上班時靠著咖啡來硬撐。
3、和對你好的人相處
專家發現,具有牢固、穩定的家庭或社會關係的人,通常比沒有朋友圈、過於孤獨的人更健康,因為在團體生活中,你能夠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制定計畫,和家人一起承擔──這能夠更加快樂,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也有傾訴的對象。
4、主動地幫助他人
專家發現,自願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人,能夠在無形之中感到快樂和美好,這種道理有點像「助人為快樂之本」,你會做一些能力所及又不嫌麻煩的事,這甚至能幫助自己認識新朋友。
5、了解如何應對壓力
不論你是否喜歡,壓力絕對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如何能與壓力和平共處,成了快樂與否的重要關鍵。專家建議,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可以紓壓的方式,也許是散步、運動或書寫日記。其中,要培養看到生活中「幽默」的能耐,因為研究發現,大笑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減緩疼痛、放鬆身心並降低壓力。
6、讓自己靜下心來
嘗試冥想、正念或祈禱,這各種的放鬆運動能改善自我的思想狀態和生活觀,研究也發現,冥想可以幫助人們感到鎮定,並增強治療效果,當紊亂且紛雜的思緒在心中沉澱,是對心理健康非常有效的幫助。
7、設定自我實現的目標
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人們或多或少有些目標和期待,作為自己努力和學習的方向,而專家證實,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歷程,能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動力。唯需注意的是,願景必須要切合實際,若太過好高騖遠且浪費時間,那只會讓自己更茫然。
8、打破生活的單調
在日常的作息中,也許我們的生活十分平淡無奇且單調,這看似規律的日子,其實久而久之就成了乏味。因此,如何在上下班時稍微改變路線、多嘗試平常沒接觸過的新鮮事,在心靈上會有許多的滋潤和感動。
9、避免酒精過量和藥物成癮
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甚或是仰賴各種藥物,來幫助「自我治療」,但事實上,真正習以為常的人在喝酒和用藥時,不會在乎到用量的問題,等到自己意會到過量時,早已對身體造成傷害。
10、在需要時請求幫助
尋求他人的幫忙是種勇敢,而不是弱勢,最重要的,要記住適度地尋求幫助,是有效的治療。專家分享,很多人往往不敢麻煩別人,總是把所有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扛下所有的壓力──縱使別人看不出來,殊不知自己的心底已留下無數瘡疤,久而久之,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狀況。
(本文轉載自2019.12.27《遠見雜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