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這個詞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覺得陌生,其實就是泛指不插電的桌上遊戲,因此大家熟悉的撲克牌、象棋、跳棋、大富翁等,乃至以前長輩常聚在樹下玩的四色牌或打麻將都是所謂的桌遊。現今桌遊種類五花八門,在製作上也越來越精美,趣味性可說更勝以往。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老年醫學期刊系列B:心理科學》(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的報告指出,銀髮族常玩桌遊有助維持腦筋靈光,避免成為老糊塗。
該研究由服務於英國愛丁堡(Edinburgh)大學哲學、心理學暨語言科學學院的德魯.奧爾提爾(Drew Altschul)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大規模調查所獲資料進行整理和延續性探索,目的在瞭解老年人從事桌遊活動是否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保固」狀況。
研究人員先從這項早年的調查原始樣本群中隨機挑選1000多名個案,所有參與者都是西元1936年出生,長期住在蘇格蘭的民眾。
接著在這些人70歲、73歲、76歲和79歲時,全都以14個標準化的神經心理測驗評估當下的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反應速度和一般性思考能力。另外,也在他們70歲和76歲時安排問卷訪談,主要在確認平時玩紙牌、棋盤遊戲、賓果或填字遊戲等桌遊的頻率多寡。
統計發現,受試對象在70歲時玩桌遊的頻率和認知能力具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越常玩桌遊,認知能力就越好。而從70到79歲,越頻繁從事桌遊活動者,認知能力似乎就下降越少,特別是記憶力。
在排除性別、教育程度、社經地位、有無運動習慣和11歲時的認知能力檢測成績等外擾因素的影響後,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受試對象於70至76歲之間,如果增加玩桌遊的頻率,可以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亦即表明就算過去從來不玩或不怎麼玩桌遊,但年老後開始投入還是來得及,在健腦益智上仍能發揮積極的效果。
其實先前一份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網絡版》(BMJ Open)的報告也得到類似結果,數千名65歲以上的法國民眾經過20年的追蹤發現,相對於不玩桌遊者,桌遊玩家除認知衰退較慢外,罹患憂鬱症和失智症的風險也減少許多。玩桌遊的同時,大腦健康也能從中受惠。
有鑑於此,國內專家建議年長者若想顧好「頭殼」,培養玩桌遊的嗜好會是不錯的選擇,且長期下來尚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負向思考,增加社會互動和生活樂趣,對於預防失能,真可說是一舉多得。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