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又發燒了,怎麼辦?還要再餵一次退燒藥嗎?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肉,若孩子出現反覆性發高燒,常因擔心「燒壞了腦子」,直覺地餵食退燒藥,發燒總是讓家屬非常的緊張,老一輩常說「發燒會把小孩腦子燒壞」,那是因為小孩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表現之一。也就是說,只有腦部嚴重感染病症才會損害神經組織,一般感冒發燒並不會讓腦部受損,反而濫用退燒藥恐破壞孩子的自體免疫力。
一般的發燒,其實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濫用藥物快速退燒,反而會加速損害免疫力。中醫觀點認為發燒是一種保護機制,也是一種免疫反應,每用一次退燒藥退燒,無疑是一場對自體免疫的挑戰,因此除了腦炎、腦膜炎或其他40℃以上惡性高熱症,通常不建議利用西藥或點滴快速退燒。
多數因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感風邪性發燒,許多家長習慣到藥妝店或藥局購買退燒的成藥,成分多為阿斯匹靈類,幫助快速退燒,但幼兒的發育狀況不如成人,若劑量不對或是藥物種類錯誤,都有可能會導致雷諾氏症、過敏、昏眩和肝腎功能損傷。
❝而中醫在治療疾病的方式常常使用「汗、吐、下」三法,幫助體內病毒和細菌的排除,而身體自然而然的退燒,可以有效避免體溫反覆性升高。❞
不過嘔吐退燒的方式看起來較難受,通常不被一般民眾採用,目前臨床較少用。而發汗與瀉下退燒法則較常被中醫師採用,中醫對於發燒的處置 通常以患者感覺舒適為主。在中醫的觀點裡,人之所以會發燒,就是因為身上的陽氣與外界寒氣互相抗爭,才會產生熱。發到熱宣洩掉,燒當然也就退了。因此退燒的重點不在於吃退燒藥或使用冰枕立刻降溫,而是該用什麼方法讓人體自然洩熱,「內有所需,必外有所求,身體自然會告訴你有哪些需要。」
圖/Shutterstock Jes2u.photo。
發燒是好事情,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大量退燒藥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使病毒更不易被殺死;而病症嚴重的患者,最怕的就是沒燒,代表身體正邪抗爭的能力已經沒有了,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而發燒要不要用西藥退燒,賴醫師很自豪地表示,我的小孩從出生的現在只有用過一次退燒藥,還是被阿嬤偷餵的,在發燒的處理上除了量體溫外,還得細心觀察患者的反應與活動力。如果孩子發燒了仍然活蹦亂跳,就不用太擔心;處置方式則以孩子「覺得舒服」為主。
寒性發燒需注重保暖;熱性發燒需增加排尿與排汗
而發燒也有寒熱,一般感冒發燒,如果是單純的熱象,患者會躁動不安、身上溫度很高、感覺熱、口乾舌燥、無法排尿、便祕等;寒象則是患者體溫雖高,但是卻畏寒發抖,這就是中醫傷寒與溫病的不同。
熱性發燒,患者通常覺得很熱、冒汗、喉嚨痛、出現黃痰,這時要想辦法洩熱,可以減少衣物、保持室內通風,室溫以攝氏26度左右最好,多喝溫水增加排尿與排汗,藉著排出水分帶走體內熱度。中醫常使用桑菊飲、銀翹散來治療,這類型的發燒使用西醫的退燒藥效果也很好。而寒氣閉於內引起的發燒患者卻是感覺畏寒,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傷寒,這時則要注重保暖,多穿衣服、蓋棉被、喝熱水、吃熱稀飯維持體力,千萬不要使用冰枕、散熱貼片等物理退燒作法,以免讓患者的能量消耗更快。
在中藥的方劑使用常常使用傷寒論的方劑包含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等,在這類型的患者使用西醫的退燒藥,常常會造成反覆低燒的情形,患者會燒了又退,退了又燒,而中醫的傷寒方可以有效的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生。
慢性病患者、長輩發燒別掉以輕心
而何種發燒要後送至醫院呢?通常一般發燒很少超過41℃,而細胞可以承受的溫度,大約到42℃。除非是中樞神經的感染,例如腦膜炎、腦炎等,少數狀況可能溫度會燒得更高,但不會如一般擔心的「燒壞腦子」。但是有心肺疾病的人、或是糖尿病以及年紀大的老人要特別小心。因為發高燒等於讓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變高,心跳加快、血液循環速度也加快,可能會加重心肺臟的負擔,甚至造成心衰竭或肺部受損。
圖/Shutterstock BEAUTY STUDIO。
除了溫度,還要特別注意其他徵候與症狀。特別是老人家或免疫力弱的人,發燒時建議也要量血壓,以及注意心跳跟呼吸等生命徵候。如果血壓偏低、呼吸偏喘,就有可能是身體內部的嚴重發炎,心包膜炎、腎臟發炎都有可能,這時候西醫的抗生素與點滴就要立刻介入;其他如果伴隨嚴重寒顫、精神不濟、意識不清、昏睡等就要先行去急診處理。
在病狀不清楚,又高燒不退,或是愈燒愈高時,不要自行使用退燒藥或退燒針壓制,而該求醫尋找病因。
食用發汗食療、紫蘇葉泡澡能幫助退燒
一般感冒的退燒多是與外感風邪有關,「發汗」是最好的退燒辦法,建議可取3至4根蔥白煮湯或泡溫開水,甚至可加料煮成蛋花湯和香蔥粥,都能藉由食療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打開毛細孔驅散病毒和細菌,幫助高燒消退,不讓身體淪為戰場而反覆引起發燒。蔥白具有辛溫解表、解濕熱毒的作用,和防風、荊芥、桂枝、麻黃等解表藥物的作用相似。
此外,使用曬乾的紫蘇葉泡澡,對於退燒也有一定的幫助。紫蘇葉具有芳香化濁、辛溫解表、散表寒的作用,發汗效果強,本來就是感冒的常見用藥,也常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做成藥浴形式,可加強體內和皮表的氣血循環,可打開毛細孔,透過毛孔開合,隨汗水還出毒素,幫助退燒。
值得注意的是,發汗退燒法也有需注意的事項,紫蘇葉泡澡一天一次為限,以免出汗太多造成虛脫、電解質失衡等「亡陽」現象,反而加速健康的耗損。此外,出汗後不可吹風,以免風邪趁毛孔打開時二度侵入,導致抵抗力下滑,病痛更難以消除。
若想要緩解不適症狀,中醫師建議可以按摩合谷穴、曲池穴,頭痛可以按中渚穴,按摩大椎穴則有幫助洩熱功效。如果小孩子發燒不舒服,建議父母可以讓小孩趴著,從脖子後方的風池穴沿著脊椎兩側的膀胱經穴道一路按下來。如果是大人發燒,還可以透過刮痧來散熱。
很多時候人發燒不是因為感冒,而是便祕,有時便祕也會引起發燒,所以也要特別注意。
黃耆魚腥草茶:調脾潤肺,預防病毒感染
中醫的預防醫學可以說是「依據體質,辨證論治、量身訂做」,平時要以調理肺脾功能為主。建議喝黃耆魚腥草茶,將黃耆、魚腥草各2-3錢用500cc熱水泡開飲用,有調脾潤肺,預防病毒感染的功效。
魚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被稱為「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抗病毒;黃耆性味甘溫,可補益脾胃、強化呼吸系統、提高免疫功能,治療虛弱性引起的疾病。醫生常常建議發燒的朋友平時每星期可喝一次可作為保養。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