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雄傳出一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診案例,患者目前已痊癒出院,但疾管署也呼籲民眾多加留心防範。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漢他病毒主要是透過鼠類傳染,提醒民眾應留意居家與生活環境清潔,避免與鼠接觸,即可降低感染風險。
認識漢他病毒症候群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什麼?柳朋馳醫師說明,這是一種由漢他病毒引起的疾病,這種病毒主要是存在於以鼠類為主的囓齒類動物身上,但卻可能透過誤觸、吸入鼠類分泌物之飛沫,或被帶有病毒的鼠類咬到而感染。且會依照感染之症狀不同區分為兩大型:
圖/健談提供。
1. 漢他病毒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又稱為腎症候群出血熱,臨床三大表徵為發燒、血小板減少、急性腎衰竭,患者可能發燒3至8天,伴隨有虛弱、頭痛、腹痛、背痛、嘔吐等症狀,並自感染後第3至6天時出現出血症狀,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急性腎衰竭。
2. 漢他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早期症狀包括發燒、疲倦與嚴重的肌肉痛,亦可能伴隨出現頭痛、胃部不適等異狀,約在發病後第4至10天開始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異狀,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心臟、肺部不適,甚至出現呼吸衰竭與休克的嚴重後果。
柳朋馳醫師表示,雖然此疾通常不會直接從人傳人,且台灣歷年的病患人數並不高,但由於漢他病毒有致死的可能,故提醒民眾勿掉以輕心、並避免與鼠類接觸,以降低染病的可能。
預防漢他病毒症候群的方法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一種以鼠類為主要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因此,預防之道就是杜絕鼠患!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提醒,若發現疑似老鼠的排泄物時,應避免直接接觸,建議戴上口罩、手套,並以稀釋漂白水消毒,以杜絕病毒傳染。
圖/健談提供。
漢他病毒症候群是由一種名為「漢他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屬於人畜共通的傳染性疾病,其病毒帶原以鼠類為主要寄主;因此,想要避免感染漢他病毒症候群,主要之道就是防範鼠患!
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指出,確實執行「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做法,提醒民眾應注意門窗是否關好、紗窗或牆邊有無破損縫隙之處,以避免老鼠入屋;此外,若有倉庫、儲藏室等空間應定期打掃,以免老鼠窩藏,同時盡可能將食材收妥,避免成為老鼠的飲食來源。
若發現疑似老鼠的排泄物時,一定要及早清除,柳朋馳醫師補充,清掃時一定要配戴口罩、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造成感染的可能,並於清掃後使用稀釋漂白水(10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來消毒居家環境。柳醫師說明,漢他病毒很適合使用油性溶劑來進行消毒,像是酒精、一般消毒劑、家用漂白水等。然而,在消毒居家環境時應打開門窗、保持通風良好,將稀釋漂白水噴灑於受污染的區域,靜待30分鐘後再行清理即可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 漢他病毒症候群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家醫科、感染科」
• 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柳朋馳醫師
專欄介紹: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