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逐漸凋零的埔里,老後生活該由誰來照顧呢?「厚熊笑狗」照顧咖啡館推廣在地互相照顧,讓老人家可以在地安老,營造友善的高齡環境。
圖/「厚熊笑狗」照顧咖啡館,照顧埔里老人;取自厚熊笑狗官網。
埔里有良好的觀光資源,風光的背後,老化問題亦衝擊著當地。面對逐漸凋零的人口結構,埔里如何翻轉頹勢?「厚熊笑狗」照顧咖啡館的出現,讓高齡照顧有了希望。
「埔里近十年少了7000人,一年減少700名人口,11月低於8萬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梁鎧麟在《2019發展性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與社會創新的對話》上指出,埔里的老化比例是17.28。
面對嚴峻的課題,老了誰來照顧呢?老人家無奈的搖頭回答:「不用期望了,沒人會照顧。」接著說:「我們應該要互相照顧,年輕、健康的老人照顧老的、不健康的老人。」
處在高齡社會,試想埔里的老人家,最需要的服務是什麼?十之八九回答都是「交通。」梁鎧麟表示,老人家不是只有看醫生才要出門;買菜、到電信局辦事等都要出門,但這些都不是政府長照給付的項目,該怎麼辦呢?
梁鎧麟認為服務方案設計應該回到使用者本身的需求去思考,換言之,應該跳脫「市場經濟」的角度思考,融入社會企業、社群經濟等,朝多元經濟體制下手,才有解方。
參與式設計 找出解決方法
於是他歸納出一個想法,就是共同創造一個核心價值。「我們怎麼透過共同價值創造過程,拉近一群人做參與式設計,未來項目合作利害關係人,可以一起參與服務設計,最後產出解決方式。」
2017年的2月,梁鎧麟開始做需求調查,為期的10個月當中,了解當地人對老後生活、照顧的想像為何?發現照顧人力不足、政府補助經費不夠在在困難。
還有,「大家都沒有老過的經驗,不知道老了怎麼辦?怎麼尋求協助?」道出了認知不足的問題。長輩發生急性醫療照顧有醫療體系協助照顧;回到社區,生活照顧要怎麼辦呢?所以,梁鎧麟開始尋找相關組織、找人商量對策,企圖用在地力量解決事情。
新的體系「厚熊笑狗」(互相照顧的台語),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碰出來的火花。它結合了暨南大學、埔里基督教醫院、愚人之友基金會、留鄉年輕人的巷弄文旅有限公司一起投入長照議題。
圖/梁鎧麟認為,長照服務從跨界與跨域的結合,找出新藍海。
在當地蹲點,成立照顧咖啡館,梁鎧麟強調,不是自行找出空間做服務,而是思考可以在當地連結什麼資源,將長照和高齡知識帶入組織,重新轉換成商品和服務設計。
「厚熊笑狗」的生活照顧任務之一,就是設計新課程,加入趣味性來提升大家的長照知識。此外,也辦理社區健康促進師資培育工作。會有這個想法,是基於中高齡的歐巴桑來學3個小時的健康促進課,回去就如法炮製教老人家,但是回去教的到底對不對?不得而知。於是,「厚熊笑狗」嘗試做出訓練規範,建立出良好的師資模式。
運用社區網絡 培力志工群
在鄉村運作,一開始究竟是要從小社區來做?還是朝向大社區運行?梁鎧麟評量後認為,「小社區的能量、資源很難撐起照顧長輩的角色。」做出定位後,「厚熊笑狗」咖啡館陪伴12~15個社區,用社區網絡連結互相幫助的模式,志工和講師可以相互支援,志工彼此之間可以交流,來提升整體社區的照護能力。
在埔里,需要用到大量的志工來協助服務,但是志工的規模大小呈現兩極化,有的人數眾多,有的寥寥無幾。
於是深入社區,陪伴還沒有能力的社區志工。想辦法把社區長輩找出來,到社區裡頭做服務、活動,讓已經有長照據點的社區,變成社區的平台。
「就是分別找出種子社區的概念。」梁鎧麟用母雞帶小雞的概念,帶動周圍社區長出資源,透過社區工作團隊的角色,導入後端整個長照專業服務資源,進到社區。
賦予志工權力 擬定各項制度
過程中,志工是平台的第一線使用者,理當讓志工自己每個月固定開會,投入到自己設計的制度裡,「這就是賦權。」
例如:有志工提出陪伴長輩出門購物一小時,對方要求換一小時的洗澡服務,她感到不公平。對於服務一小時的價值認定不一時,如何解決問題?最後他們討論出服務一小時提供500點點數,制定多少點數可以兌換什麼服務或課程。「我覺得這群鄉下阿公阿嬤很有智慧,竟然懂得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概念。」
最後,「厚熊笑狗」志工平台就朝向這樣的制度運作。結果,志工換最多的是課程,希望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其次是在地服務,例如:學童課後輔導或是做社會倡議等。
令人開心的是,2017年埔里只有一個C級巷弄長照服務據點,在「厚熊笑狗」導入服務後,現在有很多個服務據點。
圖/推出厚熊笑狗繪本,讓學生從繪本認識長輩生理狀況,懂得體貼老人;取自厚熊笑狗官網。
從學生下手 做教育推廣
運作中,校園推廣是另一個主軸。對長輩來說,志工或講師口沫橫飛講了半天他們可能聽完就忘;於是向下札根,進入國中、小學、高中做教育推廣。未來10~15年後,他們踏入職場時就進入高齡社會,不管他們從事什麼行業,都有可能面對長輩顧客,「我們應該要讓他們了解高齡之後的生理狀況和照顧知識。」
於是,到訪間蒐集繪本教材,包含高齡議題、死亡、憂鬱、自殺等題材,以及自行設計繪本進到校園,開設一整學年的高齡生命社會教育課程。同時,帶著學生學這些議題,並搭配實務場域學習。例如:他們每次和長輩說話,他們都聽不到;了解長輩不是聽不到,而是重聽的緣故。
圖/取自在地食材,推出預防失智症的地中海飲食,照顧老人健康;取自厚熊笑狗官網。
第二間店 失智地中海飲食
2019年,「厚熊笑狗」開了第二間照顧咖啡館,不做社會倡議,而是做預防失智症的地中海飲食。
結合在地民宿老闆,運用埔里在地食材開發餐點。老闆帶著社工系、原民專班學生製作餐點,設計出一道道的食譜。
產品上,則尋找在地產業,例如:18度C的巧克力,從高齡者角度,重新設計商品,讓「厚熊笑狗」來販售。
埔里的觀光旅遊資源豐富,在地觀光業者與「厚熊笑狗」合作,推出高齡體驗遊程。18度C巧克力的老闆貢獻出10輛三輪車做為代步車,讓志工可以載著爺爺奶奶出門買東西,把服務時數換成點數。之後,可供做商品交換或是時數服務交換等。
因著和在地產業交流,替營運模式激盪出不同的火花,「跨界的思維,衝撞整個既有的概念和想法。」
「厚熊笑狗」的發展歷程,梁鎧麟說,就是從信任、價值認同的角度出發,連結利害關係人去形成網絡,再建立制度規範。「當新的問題出現時,網絡就會重組。」
梁鎧麟鼓勵服務創新要從社會工作角度思考,跟跨領域和不同產業的對象合作,就會發現可以解決的資源變得更多、更豐富。在老齡的社會,一同陪伴長者,為打造友善的高齡環境而努力。
(文/蘇麗華;攝影/何維綱;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19.12.05 NO. 394上期 )
專欄介紹:
自1983年7月創刊,伊甸園月刊已發行數十年,過程中,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人越來越多,層面越來越廣泛,每一個個案、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難處,我們聽過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聞之鼻酸的憾事,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告訴更多人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讓更多溫暖及感動能夠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