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癌症化療副作用有週期,這些療法有助舒緩術後嘔吐與疼痛 | 健康遠見
抗癌

癌症化療副作用有週期,這些療法有助舒緩術後嘔吐與疼痛

徹底了解治療副作用
癌症化療副作用有週期,這些療法有助舒緩術後嘔吐與疼痛 圖/Shutterstock Watchares Hansawek

正確理解化療藥物副作用的相關知識,有助患者減少對治療的恐懼感,也能避免患者產生不必要的不安。

產生副作用的時間,大致是固定的

細胞毒性化學藥物產生各種副作用的機制有所不同。患者大約在什麼時候會產生什麼症狀,大致都可以事先預測。參照下圖,在投以抗癌藥物後,患者可能會產生急性嘔吐或過敏反應等。這是因為身體對化療藥物等外來物質,產生防衛機制,也就是免疫反應,因此患者接受化療藥物治療時,就容易產生以上幾種副作用。

而正常的細胞也會因為受到抗癌藥物攻擊受損。例如:口腔內的黏膜細胞受到攻擊,會在藥物治療後的第2~10天,產生發炎現象;毛髮的毛母細胞受到影響後,會在藥物治療的2~3週後開始掉髮。為了抑制骨髓,會造成白血球在治療後的1~2週開始減少等,像這樣會因為不同的治療時期,而有不同副作用產生。

當然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部都會發生,症狀出現的時間點以及程度,也都存在著個人差異。有人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強烈的副作用,也有人完全沒有出現副作用。

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及其出現的週期變化

副作用產生的時間點,會因為藥物種類或個人因素等產生差異。圖/副作用產生的時間點,會因為藥物種類或個人因素等產生差異。

透過治療舒緩副作用

藉由支持療法,提高生活品質

化學治療的進步,使門診化療成為新選項。因此積極針對副作用進行治療,也就是所謂的支持性療法,其發展也日漸充實。癌症患者幾乎都會因化療產生副作用,例如:噁心想吐以及骨髓抑制、身體疼痛等。

要預防上述這些症狀,除了患者的生活品質之外,治療效果也必須有所提升。

調整藥物使用方法來舒緩、減輕副作用支持性療法,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流程。首先要介紹的,是調整藥物的使用方法。

調整藥物使用方法來舒緩、減輕副作用

支持性療法,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流程。首先要介紹的,是調整藥物的使用方法。

•  生化指標:BCM

組合使用多種化療藥物、調整藥物使用時間,來提升藥物療效,達成舒緩副作用的效果。

例如:大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法5FU(氟尿嘧啶)/LV(亞葉酸),則是先使用亞葉酸(Leucovorin),再快速投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治療過程中先使用非化學藥物的亞葉酸,使其提升氟尿嘧啶的效果,達到舒緩副作用的成效。

目前的化學治療來說,使用複數藥劑的多藥劑併用法,非常的普遍。而像5FU/LV的作用機制,透過提升治療效果,來舒緩副作用,也是常實施的治療法。

•  時間療法chronotherapy

癌細胞的分裂與增殖通常都在晚上比較活躍,白天則相反。癌症時間治療法即是利用這種特性投藥,在比較不會產生副作用以及藥效較強的時間帶內,對患者施以藥物治療的方法。

支持性療法

支持性療法圖/支持性療法

透過對症療法預防副作用與身體疼痛

還有一種療法能夠抑制患者噁心想吐以及感染等副作用,我們稱為對症療法。

•  噁心、嘔吐

因為藥物副作用導致的噁心、嘔吐有3種,大致可分為投藥後立即發作,也就是急性嘔吐、以及投藥後過了一段時間,才出現噁心嘔吐的現象,我們稱為延遲性噁心嘔吐。另一種則是患者在治療前的心理預期因素導致的噁心嘔吐。

近期的止吐藥也分別由噁心嘔吐的原因、類別,組合成具有不同效力的止吐藥,來確實舒緩患者的症狀。尤其是1990年代問世的5HT3受體拮抗劑大幅提升止吐藥物作用,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質(QOL)。

•  因白血球低下導致感染

負責製造血液的骨髓,因為細胞分裂較頻繁,所以也比較容易受到化學藥物的攻擊。如果骨髓功能受到影響導致骨髓抑制產生,就會引起嗜中性球(白血球的一種)低下,患者也容易因此感染。較嚴重的個案也有可能必須暫時停止化療。

因此一般常使用GSCF(白血球生長激素)來增加骨髓中的嗜中性球。而GSCF的功用就在於可使骨髓中的嗜中性球原型細胞增加,以期待嗜中性球增加而增強抵抗力。

•  疼痛的緩和

當癌細胞侵犯到骨頭或神經,患者就會感到疼痛。癌症引起的身體疼痛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用藥。輕度疼痛一般使用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s)或者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鴉片類止痛藥。中度疼痛則使用磷酸可待因(Codeine Phosphate)等短效止痛藥;強度疼痛就必須使用嗎啡等強效鴉片類藥物。

癌細胞轉移至骨頭的疼痛和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也有關連。轉移至骨頭的癌細胞會使破骨細胞活躍,造成患者容易有骨折的風險。

癌症轉移至骨頭時的治療,就能使用一般骨質疏鬆症藥物——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雙磷酸鹽藥物具有抑制鈣質從骨骼游離出來的作用,能提高骨質密度,舒緩癌症骨轉移的疼痛及減少患者骨折的風險。

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後,會提高患者骨折的風險。圖/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後,會提高患者骨折的風險。

(本文作者為日本癌症治療專家;原圖文刊載於中川靖章《癌症化療生活照護全書》/原水出版)

《癌症化療生活照護全書》圖/《癌症化療生活照護全書》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