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老人騎腳踏車甚至徒步外送送拉麵、星巴克有76歲老人為你煮咖啡、到藥妝店有老人為你服務、公共運輸工具上是老人駕駛、甚至安養護中心的看護是老人自己等景象,將成為司空見慣畫面,是否類似的情景不久的將來同樣會在台灣出現?
受到高齡化、少子化影響,日本勞動力不足,提出延後退休年齡,又與國民年金有關,環環相扣。2018年日本老年人就業人數達到862萬,佔整體就業人數的13%,在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也是日本老年人就業指數連續14年的上升。日前媒體也報導,日本星巴克錄取了一位76歲的奶奶級女士擔任計時工,而她也成為日本星巴克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計時工!
她每天的工時約4小時,一週工作2至3天,每小時的時薪約為台幣280元(1020日圓)。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估算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15日,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比上年增加32萬,達到3588萬人,創歷史新高,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達28.4%。作為日本「後期高齡者醫療制度」對象的75歲以上人口,則增加了53萬,達到1848萬。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達14.7%,大約相當於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75歲以上老人。
日本目前執行的是彈性退休政策,所謂的彈性政策就是,年齡在65歲到70歲之間,你可以任意選擇退休。但是越晚退休,可以領取到的養老金金額就越高,如果你選擇按時退休,養老金金額也不會減少。
根據日本媒體的分析,一個日本人選擇從70歲開始領退休金的話,那麼就可能比從65歲多拿到42%的退休金。未來如果從最遲的75歲申請領退休金,可能比65歲申請的人多80%。換句說話,退休金的錢還是那麼多錢,只是早開始拿錢還是晚開始拿錢的問題。
圖/在日本,愈晚退休,可以領到的養老金就愈高;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至今,日本國內的最低退休年齡還沒有完全從60歲提升到規定的65歲,仍然在提升中。按照此前已經定下的延遲退休方案,到2025年的時候,日本人的最低退休年歲才會提升到了65歲了。換言之,目前日本正在研究的並不是延遲退休的方案,而是將可以選擇退休的年齡範圍上限從70歲提升到75歲。
之所以會考慮修改領取退休金的上限年齡限制,主要原因還是日本的國民年金沒錢了。日本政府一直在補貼全國老人的退休金。2009年之前,日本國家財政補貼給厚生勞動省的國民年金(退休金)比重是約1/3,到了2009年之後,補貼比重提升到了1/2。換句話說,日本每個老人的退休金裡面,有一半的錢來自退休繳費形成的「蓄水池」,還有一半的錢全靠日本政府自掏腰包。
老年人口突破新高,安倍晉三:將日本打造為「終身不退休社會」
2018年4月份,日本做了一項統計,截至2017年10月1日,日本總人口為1.27億,較上年減少22.7萬人,日本人口連續7年呈下降趨勢。總人口下降,但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突破新高,為3515萬,占總人口的27.7%。與此相對,15歲以下人口數量僅有1559萬,僅占總人口的12.3%,刷新最低記錄。
同時,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長壽國家,日本人平均壽命位居世界前列。日本女性平均壽命87.31歲排世界第二,日本男性81.25歲排世界第三。
形成日本60多歲的老人群體比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更多,而且未來十幾年這種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據世界銀行2019年給出來的縱向統計結果,日本在「全世界高齡化排行榜」中位列世界第一。所以日本似乎也在想辦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未來將會實施3年大改革,將日本打造為「終身不退休社會」。
當然,他所謂的「終身不退」不是說不讓領取養老金,而是說為老年人就業,選擇延遲領取養老金創造條件。具體做法包括,推進評價和薪酬體系的等完善,鼓勵企業更多的聘用老年人等。
政府既然準備採取行動了,日本民眾自然也更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重新規劃,根據日本媒體統計,日本團塊世代的老人中,有70%依然在退休後,還堅持選擇出門工作,他們堅守在超市收銀員、計程車司機、便利店服務員、機場引導員等各種崗位上。
很多日本老人,有一種「一生懸命」的人生態度,所以大多數的日本老人即便在65歲年齡達退休標準後,主動選擇不退休。(古日語中「一生」寫作「一所」,原意是一塊領地。「一所懸命」就是鎌倉時代武士不惜生命來保衛祖傳的領地,即在自己的職位上,花費畢生精力,拚命地努力。放在現代來講,就是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工作,願意用一生的精力來努力工作,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對他們來說,「辛苦」是最高的稱讚)
圖/許多日本長輩雖達退休標準,但主動選擇不退休;僅為情境配圖,陳之俊攝。
有媒體曾採訪一位在東京城區送外賣的74歲日本老人,這位老人表示,很高興有這份工作,做了這份工作以後,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同時學到了很多,再加上又賺到了錢,所以會繼續工作下去的。
老人指出,雖然他們這麼老了還在賺錢,但他們真的一點都不辛苦,畢竟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其實還是很多的。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開數據,在2013財年,他們對一個收入為社會平均工資收入的參保人,給出的厚生年金為174.72萬日元,大約是新台幣48萬多。這還只占當年日本老人養老金來源的2/3。
同時,日本老人也繼承了東亞民族愛好存錢的優良傳統。有統計顯示,日本老人在去世的時候平均遺產金額為3500萬日元,相當於新台幣964萬元。換句話說,他們有錢,就是沒花完,生怕人還在錢沒了的悲劇,但最終卻釀成了人沒了錢還在的情況。
看見日本很多老人依舊在工作,主要原因是他們想工作或者想自己延遲退休未來領取更高的退休金,另外,他們還可經由工作與外界互動,保持身心健康。
台灣於去年11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期望建構友善就業環境,發揮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的職場優勢,接下來,看企業及高齡者是否走向雙贏的伙伴關係,非但彌補勞動力短缺,更能善用高齡者豐富的經驗,也幫助高齡者持續與社會互動,有助健康。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