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從小教導做家事,厚植孩子未來的軟實力 | 健康遠見
人際

從小教導做家事,厚植孩子未來的軟實力

【專家觀點】
從小教導做家事,厚植孩子未來的軟實力 圖/柯俊銘提供。

您家的小朋友有在從事家務勞動嗎?許多家長可能覺得麻煩,最後還要幫忙善後,為了省事和效率,寧可自己動手。有些則是希望孩子能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每天只要玩耍就好,不願給寶貝負擔,所以選擇直接跳過。雖然會這麼想是無可厚非,卻也剝奪了學習的機會。

以往文獻證實,孩子從小訓練做家事,甚至往後成為習慣,對於他們未來的身心發展影響很大。至於能帶來什麼好處,簡單介紹如下:

•  培養獨立性:實際操作各類家事,孩子可藉此強化生活技能,熟悉完成所需的步驟和邏輯,知道怎麼做才能快又好,進而能照顧自己。

•  建立責任感:自幼就賦予孩子對家事的認同,覺得做家事為本份工作,其就會盡力做到好。往後也會變得積極進取,且主動自我管理。

•  學會要合作:家事就是全家人的事,藉由和父母或其他手足分配家務工作,孩子可從中習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協調,並進行團體合作。

•  懂得體貼人:家事不只是工作,更是在照顧別人。從小參與家務勞動,能讓孩子學會觀察並關懷周遭發生的一切,進而會為他人著想。

•  增加自信心:孩子在做家事的同時,除會獲得成就感外,也逐漸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原來本身也可以幫忙,對這個家能有所貢獻。

•  提升歸屬感:做家事的孩子會覺得這個家是他的,在付出過程中,對家產生深刻感情,而相關經驗和記憶能讓其珍惜擁有,感到幸福。

•  磨練出耐性:家事內容可大可小,而花費的時間也有長有短,孩子經由不斷練習,終能從頭到尾妥善做好,而這依靠的是專注和毅力。

孩子從小訓練做家事,對於他們未來的身心發展影響很大。圖/孩子從小訓練做家事,對於他們未來的身心發展影響很大。

有鑑於此,建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平時不僅要訓練孩子做家事,且要越早開始越好,只要發展到位,有能力完成,其實就可以把簡單的家事交給他。實施時,任務細緻化,提供的指令需明確,並重複示範,協助他們逐漸上手。更重要的是要多給予肯定和鼓勵,避免追求完美,只要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相信終生受益。

若您不是很清楚孩子的年紀適合做什麼家事,美國知名的兒童教育專家,同時也是《完美教養手冊–1000個育兒小提示字典》、《高竿父母–讓孩子合作十八般法寶》、《用對方法,教出懂事小孩》等多本暢銷書的作者伊莉莎白.潘特利(Elizabeth Pantley)曾設計一份《兒童學做家務年齡表》,大致內容如下,大家可作為參考:

•  9至24個月:可給簡單易行的指示,例如要他把髒尿布丟到垃圾桶。

•  2至3歲:可在指導下把垃圾扔掉,或求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如把衣服掛好。使用馬桶、刷牙、澆花或晚上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  3至4歲:餵寵物、取回門口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忙鋪床、飯後把碗盤放在廚房水池、把摺好的衣物放進櫃子,把髒衣服丟進洗衣籃。

•  4到5歲:學會準備餐桌、自己鋪床、取回信箱中的信件、把洗好烘乾的衣服摺好放回櫃子、自己準備隔天要穿的衣服。

•  5到6歲:擦桌子、換床單、準備明天上學所需用品、收拾好房間。

•  6到7歲:在父母協助下清洗碗盤、獨力打掃房間。

熟悉後可讓孩子試試獨立完成洗碗工作。圖/熟悉後可讓孩子試試獨立完成洗碗工作。

•  7到12歲: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用吸塵器吸地板、清潔浴室廁所、掃庭院的落葉、會用洗衣機和烘乾機、做好分類倒垃圾。

•  13歲以上:換燈泡、換吸塵器中的垃圾袋、擦拭門窗玻璃、清理冰箱和烤箱、做飯、列出購物清單、洗衣服(註:包括洗和烘)、修剪花木和草坪。

(本圖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