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乾燥症在臨床上大概分成原發性跟次發性兩種。在國外早期從風濕科或一般內科門診有一些統計,顯示原發性乾燥症約2%-3%,而次發性乾燥症盛行率高達三成以上。
• 原發性乾燥症
通常有特定的抗體,比如像SSA抗體、SSB抗體,是病人本身就有乾燥症抗體,所有的疾病表現是以乾燥症為主軸,再附帶併發出其他器官組織的病變。
• 次發性乾燥症
因為其他的風濕疾病導致乾燥症發生,幾乎大部分的風濕病都可以併發乾燥症,但因乾燥症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所以乾燥症的病人通常不會很早就去尋求治療;如果沒有其他的風濕病在看診,乾燥症是可能會被忽略。在一般統計裡,病人開始有乾燥症症狀到真的被確診,常常是延遲了6到10年左右。
乾燥症的症狀幾乎都是慢慢來,病人常是到不能忍了才會看診
就像關節方面的問題,乾燥症也一樣,當病人不能忍再來看病時,幾乎都很難再完全回復,因為長久累積的破壞常常已經是不可逆了。
原發性乾燥症的比例其實沒那麼多,次發性乾燥症是任何免疫風濕病都可能有的問題,甚至有些腫瘤也會併發乾燥症,有些藥物也會引起乾燥症,但我們講的次發性乾燥症,大部分是其他免疫系統的疾病所導致的乾燥症。乾燥症在一些醫學中心曾經統計過:
原發性乾燥症,在一般內科或者在風濕科,診斷的比例2%-3%左右,就是沒有那麼大的差異。但對於次發性乾燥症,就是因其他免疫風濕疾病引起的,這在風濕科跟一般內科就差非常多。在風濕科的保守估計,起碼三成或更多的病人,都有次發性乾燥症,可是在一般內科,可能就還是只有2%、3%,比例相距非常遠。主要是風濕科比較會去注意篩選病人是否有乾燥症,或者會去詢問病人忽略的症狀。
乾燥的症狀最常見的是眼乾、口乾,因為眼乾、口乾是最容易出現或感受到,但並不是只侷限於口乾、眼乾,只要是全身的皮膚黏膜都可以有乾燥症。
❝乾燥症是外分泌腺體因為免疫失衡而被攻擊,所以沒辦法分泌足夠的津液去保護黏膜。為什麼很難被診斷?因為患者會在不自覺中改變生活習慣因而被忽略。❞
比方口乾,在門診時會問病人:「你會不會口乾?」病人常直覺回說:「我喝很多水。」但不會多想「為什麼會要喝很多水?」病人會藉由生活型態的調整、去代償身體的不舒服,而不會直接去感受身體不適的存在,而這些生活型態的轉變通常是不經意的行為。像很多病人吃飯非要喝湯或不停搭配飲料入喉;又如有人開始不太喜歡吃糕餅類較沒水分可幫忙吞嚥的食物。有病人會奇怪「以前很喜歡吃蛋黃、吃麵包,但越來越不喜歡。」原因包括容意噎到、黏在口腔不方便吞嚥。
圖/Shutterstock CHAjAMP。
慢慢的味覺開始跟著改變,喜歡吃喝些刺激性的飲食,正因為乾燥症是慢慢來,所以病患會用很多的行為調整去減少不舒服,幾乎不會去多想,以至於乾燥症為什麼會容易被忽略。等到病人哪天受不了來找醫生看診時,多半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不得不就醫了。因此乾燥症的症狀,病人真的很難拿捏,而警覺性的衛教提醒也並不普及。
乾燥症,也會常常咬破嘴
當懷疑有黏膜乾燥或黏膜的病變的時候,就可能要考慮來風濕科檢查。任何風濕病久了,都可能會有乾燥症,在門診便有病人是僵直性脊椎炎,訴說他會嘴破;就一般認知嘴破再常見不過了。因此當有病人單說嘴破,醫生常會忽略、不會加以查證:「為什麼會嘴破?」但風濕科門診的醫師則會追問,結果病人回答說:「吃東西常常就會咬到。」
其實嘴破在風濕科也是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疾病本身或併發症所引起,如紅斑性狼瘡、貝西氏症、乾燥症都會嘴破,但背後原因不一定相同。譬如乾燥症可因黏膜受損而嘴破,也可因併發口腔黴菌感染而嘴破。
這時有些人也許會覺得:「吃東西不專心,難怪會咬到。」但病人是個四五十歲的中壯年人,應該沒這麼不靈光,追查起來就是乾燥症惹的禍。
我們的唾液腺,分成幾個大唾液腺跟許多小唾液腺,以口水來說,有一部分是水溶性的分泌,裡面大部分就是蛋白質、一些抗體、一些抑制細菌的酵素等等,具有保護效果。有一些是分泌黏液性的口水,是與口腔潤滑有關的。
當開始乾燥時,唾液腺不足,分泌的量不夠用,潤滑效果就改變了,更重要的是如果口水太乾,很多人會覺得喝水就好,雖然口水裡面99%是水,只有1%是這些酵素、蛋白質,這些抗菌抑菌,還有黏液,因為乾燥症口水不只量減少了,連質也改變了。因此99%的口水是水,可是光喝水,就是沒辦法去補足這1%極其珍貴的水溶性分泌原素。
乾燥症無法完全靠喝水去彌補
當病患的口水品質改變了,影響真的很大,卻又很容易被忽略。門診曾經碰過女性病人,反覆泌尿道感染、陰道發炎,婦產科要她轉診免疫風濕科,覺得她的免疫力有問題。經我們一問,覺得應該不是免疫力有問題,而是病人她「有沒有乾燥症」?
因為乾燥症的波及,是全身的黏膜都會受到影響,經檢查後,發現病人有抗黏膜抗體,再做唾液腺檢查、淚液腺檢查,證實她的外分泌腺體功能是有受損,腺體黏膜保護不足,導致她以前每個月都在看婦產科、每個月都在發炎,可是當針對乾燥症治療以後,雖然她現在還是有症狀,偶爾還是會去看醫師,但頻率已經降到非常低,病人覺得生活品質改善了很多。
圖/Shutterstock mi_viri。
這個個案,其實就是因為乾燥症,導致黏膜的保護不足,就會容易反覆感染。當口腔黏膜出現問題也是一樣會造成口乾,乾燥症是屬於全身性的疾病,如果輕忽不治療,拖到一個程度就回不來了。像有些病人睡到半夜,因乾燥不舒服而中斷睡眠,有些人幾乎早上起來嘴都是沒辦法張開的,因為太黏了、就沾住了,其實口腔乾到這種地步,晚上睡眠品質也會受影響,不能好好休息,對健康就是另一個衝擊。乾燥症並不像想像中無所謂、多補充水分就可以了,一開始乾燥症以後,不只分泌的量減少,連質都改變,並沒有辦法完全靠喝水去彌補。
乾燥症病人的自我警覺
如果有段時日,自己發現喝水頻率變多了,或者消化能力變不好、或者休息品質變差,其實都要有所警覺,乾燥症一旦到一個程度,最常見典型的兩個併發症就是「口腔黴菌感染」及「蛀牙」。
1. 口腔的黴菌感染
因為口腔中有正常的菌落,這些常駐菌有助於口腔的健康,當口水正常的時候,這些細菌是會維持正常運作,可是當口水量不足夠,同時口水品質也改變,正常的細菌種類就改變了,變成有些致病菌族群變多,最常見幾乎就是口腔黴菌感染,或口腔念珠菌感染,這在乾燥症是非常常見的臨床表現。
因此一旦碰到口腔黴菌感染,尤其是反覆感染,就要想是否有乾燥症?因為一般人其實不會那麼容易一再被黴菌感染,最大可能就是口水品質改變。乾燥症因為口水品質改變,所以黴菌長得也不太一樣,一般口腔念珠菌感染,像化療的病人,他們常常都是一看就是很多都是白色的斑塊;但乾燥症的病人,因為口水改變了,所以看起來不是那麼典型的白色,會有些接近黏膜的顏色而容易被忽略,或被認為只是單純口腔潰瘍。
2. 嘴角炎一直好不了
乾燥症的病人也常常碰到嘴角炎一直好不了,很多人都誤認為就是維他命不足,其實乾燥症也會,那就是黴菌感染,因為太乾了讓嘴角沒辦法保持足夠的濕度潤滑,就會長黴菌,所以整個口腔內外的黴菌感染,也是乾燥症非常重要的症狀之一。
黴菌感染有時候會被忽略,就是常用嘴破來表現,有些病人常常嘴破,結果訴諸黴菌用藥就好了,那便表示因為是黴菌所造成黏膜的潰瘍;所以當有這些症狀的時候都要注意。曾經有一位阿婆病人,因為口腔太乾了,味蕾受損,味蕾受損在哪一個味覺區塊,感覺到味道就是不同,可苦可鹹等等,像阿婆就覺得吃什麼東西都很鹹,覺得家人都不重視她,年紀這麼大了老是煮這麼鹹的東西給她吃,是安了什麼心!
因為口腔太乾導致的味蕾受損,及早治療後是會改善的,但要是拖太久不就醫,味蕾受損嚴重、即使改善口水都無法再恢復完全,還好阿婆經過治療後改善,不止身體健康好轉、心情也愉快了起來。
3. 牙齦品質不好、蛀牙
另一個乾燥症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蛀牙,在我們的口水裡有很多成分會抑制蛀牙菌,如果臨床上發現當病人牙齦品質不好,又容易會蛀牙,可能就是口水不足。食物清除不乾淨,很容易就沾在特定的位置,像乾燥症的病人很容易在牙頸部出現蛀牙,然後牙周品質也不好,當發現自己怎麼有了這些現象,就要注意有沒有乾燥症。
圖/Shutterstock BUNDITINAY。
像有些病人年紀輕輕牙周很差,這時候牙醫師都要考慮有沒有可能因為乾燥症,導致容易慢性牙齦發炎,在門診我們甚至可看到才30幾歲的病人牙齒就搖得厲害。
以前大家都比較不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但現在有些牙科醫生會叫病人到免疫風濕科看診做檢查。如果才30幾歲,牙周就很糟、牙齒狀況很差、牙齦都在退縮,就明顯不太對,這可能都跟乾燥症有關。
最主要就是當乾燥症發病的時候,口水不足,蛀牙菌就更容易長,沒有辦法讓口水把這些食物沾黏物清除,就更容易蛀牙,再加上口水不足,有些人會更想吃喝比較刺激性的東西來促進口水分泌,滿足味蕾,減少口乾症狀,但這些行為其實就更容易造成蛀牙、讓口腔衛生更糟。
有些病人不自覺的行為模式改變,可能會去加重乾燥症對健康的衝擊,乾燥症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沒事,除了常見的口腔不適外,就是淚腺的侵犯。
4. 眼睛乾到不行
因為淚腺很小,一旦被破壞後很難回得來。
5. 影響睡眠
很多病人乾燥症久了,頭髮如枯萎稻草、皮膚乾燥……情緒低落,身心都受煎熬,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加上整夜要不斷起來喝水,水一喝多就得尿尿,有睡等於沒睡一樣。
沒了口水中僅有的1%珍貴蛋白質、酵素及抗體等的保護效果,喝再多水沒兩下就從小便排出去了,只是多製造生活中的不方便,而不是真正解決口乾舌燥問題。乾燥症如果能釐清病因,及早治療,讓它不會再進一步破壞。
如果乾燥症已經破壞到一個程度,現在也有改善腺體分泌的藥物可以吃,目前有兩種可以幫助口水分泌的藥物可以選擇,這些藥其實不是只促進口水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同時改善了口水的品質,恢復口水原有的機能,是真正去解決問題。除了促進口水分泌的治療外,還需確診乾燥症的成因,才能避免乾燥症腺體以外的其他器官侵犯。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治醫師;原文刊載於謝松洲《類風溼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圖/《類風溼性關節炎與乾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