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談如何正確戴口罩,其實正確「脫口罩」一樣重要。有的人,很認真的照步驟戴好口罩,然後,脫下來時直接放在桌上。有的人,習慣戴了一天後,脫下來摺好、放在包包裡,準備明天再用。有的人,脫下來之後,隨手揉一揉就往垃圾桶丟。以上,通通危機四伏。⋯⋯
如果不知道如何「脫口罩」、如何「丟棄口罩」,就算戴口罩的方式一百分,不只是白戴了,還可能很危險。
想想看,如果口罩真的發揮作用,擋下了「有病毒的口沫」,是不是應該更謹慎的處理。脫口罩的當下摸到了「口沫」,然後又用手去拿食物、挖鼻孔、揉眼睛,那麼,病毒反而有機可乘。這也是為什麼再三強調,戴著口罩時,千萬不要去觸碰口罩的表面。
在感染區(如感染科或隔離病房等)工作的第一線醫療人員,使用完畢的口罩,都會按照規定丟棄在加蓋的「感染性廢棄物」的垃圾桶裡,後續再送到專業的處理廠去處理,避免有毒的醫療用品造成其他汙染。在脫下口罩的時候,尤其要小心,為了防止接觸到口罩表面,都是從口罩的耳掛(或橡皮筋)摘下、拿去丟,丟完就要「馬上洗手」。
一般民眾到醫院去探視有潛在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也應該要比照辦理才對。所以建議醫院不妨在醫院的出入口提供加蓋的「感染性廢棄物」垃圾桶。(民眾請發揮公德心,不要圖方便將一般垃圾丟入此桶。)
當然,就算不是在醫院,自己因為有呼吸道症狀而戴的口罩,脫下來也要放進夾鏈袋內封好,再丟棄到有蓋的垃圾桶,再次提醒,丟完就要馬上洗手,不然雙手摸了沾有病毒的口罩,再去摸其他物品、拿東西吃,照樣把病毒吃下肚。至於健康的人,只是出門在外戴口罩,沒有去醫院,那就看接觸到感染性飛沫風險的可能性高或低。若高,就比照有呼吸道症狀者的處理方式。
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些人喜歡把口罩脫下來後,就直接放在桌面上,那是很不好的習慣,根本害人害己。口罩的主要功用,是替我們擋下外來的細菌、病毒、有害物質,可想而知使用過的口罩有多「毒」,隨手擺放在桌上,一不小心就會被不知情的人碰到。尤其是家裡有小孩的話,摸到口罩或桌面後,揉眼睛、鼻子,或把手放在嘴巴、直接拿玩具玩等,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武漢肺炎爆發後,口罩突然變成民生必需品,但關於口罩的謠言也愈來愈多。不只有人搞錯製作口罩的原料,以為是跟衛生紙同一種,導致衛生紙被搶購外,網路上也有人在亂傳,說口罩使用之後,要整個「剪碎」,以免被黑心商人回收、拿去賣。千萬別相信這些未經證實的假新聞。光看我上面寫了這麼多,還不知道「剪碎」口罩這個動作有多危險嗎?
❝別人的(外來的)飛沫會殘留在口罩表面,生病的人自己的口沫會殘留在口罩內面。無論是要預防外來的侵襲,或防止自己有毒的口沫外傳,都要把口罩戴好。❞
如何「脫口罩」「丟棄口罩」跟如何「戴好口罩」一樣重要。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盡可能用紙巾摀住口鼻,並立即洗手,以免口沫汙染到其他的地方。
圖/如何脫口罩很重要!
這張正確脫口罩的說明圖,本來只是想在臉書跟粉絲分享,結果無心插柳成了隨處都可見的宣傳單。(Google圖片搜尋)
研究:平均每小時摸臉高達23次
在外面(尤其是醫院)按電梯、接觸過手扶梯、樓梯的扶手、門把後,或碰觸到任何不能確定是否乾淨的東西,就是靠洗手來防範,特別是在進食前、挖鼻孔前、揉眼睛前。記住,「手」護健康靠自己,在外面最好不要東摸西摸。
尤其是摸臉。一個人,要忍住不去摸自己的臉,是非常困難的。2015年發表在《美國感染控制期刊》的研究,就是針對26位澳洲醫學生在兩個小時的課堂上,透過錄影觀察他們摸臉的次數。研究對象只知道會錄影,但是不知道研究者是要觀察什麼。事後再由研究者觀看錄影檔,計算觸摸次數。
結果發現這些學生平均每小時摸臉高達23次,更重要的是,當中有44%的次數會觸摸到「黏膜」,也就是病毒有機可乘的位置。也就是說,平均一個小時內,有10次會讓手上病毒有機會進入人體。人會不由自主去用手去觸摸自己的臉部是事實,但不可能把手綁住,最好的方法是隨時保持手部乾淨。
圖/每小時摸臉23次。
口罩拿下後再帶回,有什麼要注意?
有人問說「拿下口罩吃飯後,可以再戴回去嗎?」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大家不可能為了一天24小時戴口罩而不吃飯。我個人建議還是依以下兩種情況判斷。
▍健康的人,接觸感染者風險很低
這時,戴口罩只是「以防萬一」。我認為拿下吃飯,吃完飯後再戴回去,並無不妥,但記得把握幾個脫口罩原則,像是先在桌上鋪上一張乾淨的衛生紙或紙巾,再把脫下的口罩放在上面,目的是不要讓口罩直接接觸到桌面。
▍接觸過呼吸道症狀、本身已有症狀的人
建議妥善丟棄,不要重複使用。若逼不得已,沒有其他口罩了,務必在桌上鋪上乾淨的衛生紙或紙巾,再把脫下的口罩放在上面,而且手盡量不要接觸到可能的汙染面(內或外),也不要讓口罩接觸到桌面,以免造成汙染。
戴口罩4步驟(由我家太座親自示範)
圖/戴口罩4步驟。
不論是上面的哪一種情況,再次戴上口罩後,要用另一張乾淨的衛生紙或紙巾把金屬條壓好,確認口罩有戴到位。然後,記得把使用過的衛生紙或紙巾妥善丟棄,也要記得洗手。重點就是,手不要接觸到汙染面,口罩不要接觸到桌面。
公家機關的各項配套措施,就是希望口罩的貨源充足,留給最需要的人,需要的人再去買。不要恐慌、不必搶購、不要囤積,更不要鋌而走險,想高價拋售發災難財(這是違法行為)。
健康民眾若沒有感冒症狀、沒有接觸到病毒的風險、沒有去醫院或人多擁擠的地方,戴口罩只是一個心安的感覺。但暴露在病毒風險下,和確診或潛伏期病例、居家自主管理者,與其共同居住的家人、經常接觸的親友或同事,還有到醫院診療或探病、公共運輸業員工與乘客、密閉娛樂場所員工與消費者等,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法。
【阿金醫師在說,你有沒有在聽!】
戴口罩的目的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若口罩真的發揮作用,擋下了「有病毒的口沫」,使用過後應該要更謹慎的處理,避免污染擴散。
不良脱口罩習慣反而會讓病毒有機可乘,讓自己暴露在更危險的環境中。
(本文作者為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原圖文刊載於陳志金《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原水出版)圖/《ICU重症醫療現場:熱血暖醫陳志金 勇敢而發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