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磐石艦官兵確診新冠肺炎,加上確診前全台趴趴走,恐引爆全台最大群聚感染危機,防疫第一線醫師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已成隱憂,未來二至四週都是危險期。
(最新:國防部4月21日晚間8點半召開臨時記者會,部長嚴德發率一級主管鞠躬致歉,並公布第一波懲處名單。由國防部撰寫的「海軍109年磐石軍艦染疫案及後續相關防疫處置」專案報告書,共提出四項缺失,包括「防疫通報機制未落實」「未即時傳遞防疫動態資訊」「聯合疫調欠嚴謹」「事前防疫措施規劃不足」)
一週三次零確診之後,疫情憂患再起!國軍敦睦艦隊近日爆發疫情,磐石艦上有27名官兵染疫,成了台灣最大宗的群聚感染,加上確診前官兵全台趴趴走,引發民眾憂心防疫出現破口。
「既已造成防疫缺口,就要坦誠以對,絕不可以再有任何疏漏!」蔡英文總統發出聲明,重話要求國軍徹底檢討防疫作為。事實上,國防部對於何時放假、就診人數一改再改,4月21日還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更增添外界質疑。
3月出航的敦睦艦隊,三艘軍艦共744人,目前確診病例都集中在搭載人數最多的磐石艦,337位官兵中,已有27人確診,其中三人一採都是陰性、經二採才確診。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349人,其中187人為居家隔離對象,162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
最讓國人擔憂的是,感染源仍未找到,但所有官兵在4月15日結訓、下船後趴趴走,確診者曾停留在十縣市、90多個地點,已成為下一波社區感染的隱憂。
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發出細胞簡訊提醒約24萬人,並呼籲到過這些地點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4天。指揮官陳時中4月21日在記者會上,首度鬆口說考慮普篩措施,不過,陳時中仍呼籲民眾,「不要太恐慌,沒有接到訊息,無須擔憂。」
面對疫情未了,全世界都在嚴格加強防疫,台灣更成為防疫模範生,為何磐石艦還是爆出疫情?全國都在問。
早有慘烈的前車之鑑,船舶防疫非常困難
「在船舶內,防疫是非常困難的,很難不爆發流行,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認知,」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從1月到3月,鑽石公主號郵輪、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以及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艦等事件,都可看出船舶很容易爆發群聚感染。
事實上,船舶成為「海上小武漢」,早有前車之鑑。法國戴高樂航空母艦約2100人,就有近一半人確診,達1082例。由於船艦密閉空間,千百人共餐合宿,以磐石艦為例,每個艙間可住12人,病毒傳染力極高,傳染速度也極快。
從傳染速度來看,戴高樂號首例確診出現在3月15日,至4月8日共有40例確診,但之後確診數就直線攀升,從40例變成1081例;最後病例再生數的平均值也有5.7,也就是一位病人平均可以感染5.7人。「船舶的傳染速度很快,非社區傳播、境外移入可以相比,」陳秀熙強調。
「更重要的是,船舶的無症狀比率52~75%,」陳秀熙認為,其他染疫的船舶在撤艦之前,指標個案(感染來源)都很清楚,但磐石艦的指標個案還需要再釐清,「希望感染到這裡(軍艦)結束,不要引起第二波的社區感染」。
圖/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取自台大公衛學院官網
無症狀者愈來愈多,帛琉零確診攸關檢測能力
「雖然帛琉是一直零確診,成了敦睦艦隊安心啟航前往的主因,但很多國家其實沒有檢測能力,」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指出,「新冠病毒病患很多都是無症狀,而且愈來愈多,可能高達一半都是無症狀者,」
從第一線照顧病人經驗,蘇一峰發現,很多病人屬於輕症,比如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等,「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生病,但鼻腔裡的病毒含量不會少於重症者,可能變成超級傳染者。」
蘇一峰指出,新冠肺炎病人的肺部X光有七成至八成接近正常,而且有一半以上不會發燒,他自己照顧的案例也是正常居多。「雖然軍艦上有不少醫療設備,但沒有快篩的PCR(聚合酶連鎖反應)試劑可用,即使有用PCR篩檢,也有高達四成至五成是偽陰性,不易被發現。」
「我在醫院看診,如果沒有採檢送驗,也無法確診武漢肺炎,更何況一位醫官在檢驗裝備不足的船上,」蘇一峰認為,面對疫情缺口,要檢討的是制度哪裡出錯,「不能把問題丟給無辜的第一線人員去背黑鍋。」
以第一批確診的24名磐石艦官兵為例,主要是20歲至30多歲,年齡中位數為27歲,個個身強體壯,一如陳時中所形容的「活跳跳」,有七例是無症狀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進一步說明,根據目前疫調結果,推測本次群聚事件恐怕已造成次波感染,「未來,潛伏期的個案將會陸續發病。」
目前,所有官兵都在集中檢疫所、醫院進行隔離觀察。醫界分析,不管他們是在帛琉還是台灣被感染,第一代感染者很可能是無症狀患者,甚至第二代感染者多半也是無症狀,尤其在免疫力良好的年輕人不算罕見。蘇一峰建議,不管何種方式出國,回來都應該要居家隔離,「不要因為沒有確診個案就忽略。」
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取自蘇一峰臉書
篩檢潮再起,未來二到四週是危險期
「未來二到四週是危險期,將會又有一波篩檢潮會出現,」蘇一峰指出,由於過去一週內三次零確診,讓國人開始鬆懈,很多人口罩也不戴,還跑出去玩,與此同時,軍隊卻正在發生群聚感染。
蘇一峰呼籲,「明年1~3月才會有疫苗,至少到那時之前,大家都不能輕心,」況且台灣未必能馬上拿到美國的疫苗,即使國內藥廠能做出來,但時間上也有所延宕,「我們要起碼在一、二年內還要嚴陣以待。」
同樣的,副總統陳建仁也呼應說,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我們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但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社交接觸,大家就能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大家每天要做的事是一樣的,」蘇一峰說,面對狡猾的病毒,除了每天關心下午2點的疫情記者會,更重要的是繼續做好三件事: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圖/磐石艦無症狀感染高達75%,恐成防疫破口!陳心慈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