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洗手是防疫關鍵!醫:乾洗手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濕洗手最好 | 健康遠見
居家

洗手是防疫關鍵!醫:乾洗手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濕洗手最好

手部清潔後可用乳液保護皮膚
洗手是防疫關鍵!醫:乾洗手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濕洗手最好 圖/Shutterstock Africa Studio

因應COVID-19疫情「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許多防疫前線醫護人員的雙手因反覆清潔,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

常用乾式清潔劑 恐使皮膚發炎

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室護理人員表示:「工作一整天,洗手近百次,」不少同仁從一開始的雙手乾裂、脫皮到紅腫,更嚴重就演變成皮膚炎,一旦手部皮膚發炎,失去完整的保護屏蔽,碰到清潔液時往往疼痛難耐,讓原本已經受傷的皮膚更加嚴重。

「這就是經常使用乾式洗手液清潔雙手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臺中慈院小兒科醫師余孟恭展示清洗乾淨的雙手,看得出來表皮乾燥,手指部份還有多處龜裂,已有紅色近真皮層的皮膚組織顯露,光是看就不難想像,雙手碰到清潔洗劑時的刺激疼痛。

醫護需即時清潔 乾式較能應付

跟著余孟恭醫師查房、看診,每接觸一位病人前後都得洗手,難怪長久下來雙手乾裂,還不時因乾燥而出現傷口。余孟恭醫師指出,選擇「清潔方式」,例如使用低敏肥皂、低濃度或不含消毒藥劑的洗手液,其實也能降低皮膚發炎狀況。

余孟恭醫師表示「乾式洗手液」是即時清潔的洗手方式,因為含酒精與清潔消毒劑的成份,快速達到消毒、清潔效果,但過程卻同時也溶解了皮膚上的皮脂,就是雙手乾裂、脫皮的主因,敏感性膚質的人還會產生皮膚紅腫或發炎狀況。

濕洗手最好 用乳液保護

余孟恭醫師表示,「因為洗手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洗手次數,但防疫期間醫護人員都避免不了「洗手」環節,就是身為醫護無法避免的疼痛。余孟恭醫師建議一般大眾,洗手盡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更優於乾洗手。

無論是濕式或乾式洗手後,都必須以手巾、手帕或擦手紙擦乾,才能再接觸物品或繼續工作。如果能再適當的擦拭乳液滋潤皮膚,保持皮膚的水分與油脂,可減少手部皮膚受傷,但若已經出現紅、腫、癢或發炎等症狀,就得趕快就醫,避免繼續惡化。


(本文轉載自2020.5.3健康醫療網

專欄簡介: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即日起「健康醫療網」將與「健康遠見」網站共同合作,將為讀者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深入、最樂活的多元健康資訊。

瞭解更多資訊,可至健康醫療網官網查詢:【健康醫療網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