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成為享受「孤獨」的人:挖掘內心的快樂,不用改變自己迎合別人 | 健康遠見
壓力

成為享受「孤獨」的人:挖掘內心的快樂,不用改變自己迎合別人

不需要急著克服孤獨
成為享受「孤獨」的人:挖掘內心的快樂,不用改變自己迎合別人 圖/Pexels Anna Shvets

你經常感到孤獨嗎?如果你能夠自己吃飯、逛街、看電影,內心卻還是感到無比充實且快樂,那麼也許你已經培養出和自己「獨處」的能力了!獨處並不等於寂寞,也不代表會從此成為一個邊緣人,反而讓人有更多機會好好正視自己的內心,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們來分析一下孤獨和社交的關係。確切地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就必須先成為一個能享受孤獨的人。美國一家心理諮商師培訓機構,曾提出過一個研究結論:獨處能力是情緒發展成熟的重要指標之一。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善於獨處,甚至享受獨處,他們並不害怕孤獨,反而能從孤獨中獲得更多。

在我看來,社交領域早就該把「獨處」作為一種積極的能力來討論了。遺憾的是,相關書籍大都在談「如何克服孤獨」,提供的方案也都是讓我們走出房間,拿出更多的時間去社交。這種應對方式,雖然表現了人們潛意識中,對於群體的渴望,但忽視了自身的存在。

誠然,「獨處」兩個字聽起來並不順耳。在現實世界裡,單身人士希望找到終身伴侶,孤立無援的同事希望找到得力的幫手,鄰里間需要互助合作,我們的文化也一直講究融入群體,在意人際間的紐帶和情誼,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獨處會使自己邊緣化。

例如,如果有人30歲還沒結婚,身邊的人就會竭力勸他(她)趕緊組建家庭,就好像一個人的世界是不健康的,人多才是一種健康的生態一樣。我們在閱讀一些書籍時,也能從中看到這樣的觀點─不論是從心理角度分析獨處,還是從社交角度挖掘個人價值,目的都是讓你走出孤獨,融入群體,但這樣真的有用嗎?一個人不合群是不想遷就別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是對自身價值的尊重,以及對社交的精簡。我們為了追求個人的價值,選擇獨處是沒有問題的。獨處也不僅僅是為了調整社交理念,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創造大量的空閒時間。

享受獨處,對每個人都很重要

讀高中時,我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從未認真思考過「孤獨」這兩個字的內涵,也不清楚長時間的獨處,對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儘管那時是我們書寫「孤獨」二字最頻繁的時候,但大多是屬於青春期的無病呻吟。

我習慣放學和順路的朋友一起回家,開心地聊當天的趣事;週末,我會和要好的同學找地方踢球或看電影;在學校吃午飯時有飯友,逛街時有哥兒們;假期有父母的陪伴。如果說是否還有獨處的時間,那就是讀書和寫作業時了。

上大學後,我對生活、學習和社交的理解,突然發生改變。這是由環境的不同所引起的,因為大學裡每個人的生活安排都是各自的,節奏不一樣,課間也有區別,興趣當然也有很大的變化。再細看,人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形影不離。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上課,一個人去運動,一個人去逛街。越來越多的事情需要一個人去面對,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隨時召喚別人前來陪你。而且,父母也不在身邊,他們大都在千里之外的家鄉。

於是,我懂得一個道理:獨處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我要學習新的技能,學會從容地面對隨時都會襲來的孤獨。從那時起,我試圖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於是開始修輔系、報考各種職業技能證書、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我想把一切時間都填滿,不放過每一分鐘。

但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因為當一切完結時,我發現我的內心無比浮躁——與昨天相比,它並沒有變得平和與安定,而是更加落寞,也更渴望朋友、家人的陪伴。這便導致一些行為的反彈,譬如在社交中刻意迎合他人,希望加入社團,連自己不熟悉或討厭的活動,這時也想參加了。

那時我還沒徹底習慣獨處,這需要很長時間充實自己,調整心理狀態,不是把自己關在家裡幾天不出門就是獨處了。享受獨處是一種心境的平和淡定,是內心的一種豐盈。

❝請記住:獨處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能力。這不是說透過獨處,就能成功地排遣掉內心的寂寞,而是說在獨處中,能夠更深地挖掘內心的快樂,並能騰出時間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在眼前形成一面鏡子,幫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給自己一個機會「面對自我」

我至今還記得大學生活結束的那個夏天,一天早晨我獨自乘車去火車站,中途因為暴雨堵車,錯過了去S城的火車。於是,我匆匆買了另一張傍晚時分開往S城的車票,在車站的一家餐廳裡,靜靜地坐了7個小時。期間,看著周圍人來人往,我在窗前一動也不動,彷彿這個世界與我無關。我思緒飛揚,想找人說話,卻找不到一個能在此時聊一聊的朋友,我也不想輕易地打擾手機通訊錄中的任何一個人。

在這樣難得的環境中,我才有機會面對真實的自我。我是誰?我有什麼理想?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從何處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突然一下子蹦到我面前。這時,我想到兩個字:成長。在獨處中,我們能更加清晰地體會成長的意涵,因為很多時候本來就只能一個人應對,沒有人能真正地幫助我們。

❝獨處是正視自己內心真實需求的途徑。學會獨處,我們就再也不會改變自己來迎合別人,也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而只關心自己是否快樂。❞

我要強調的是,一個人即使被單獨拘禁幾百天、幾十年,也可能仍然沒有獨處的能力。我們推崇的獨處,是自身的主動需求,是一種成長性的行為,而不是被迫性的。

(本文作者為資深公共關係培訓專家;原文刊載於李維文《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幸福文化)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圖/ 《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學會斷捨離,開啟相互享受而不相互拖累的交友人生》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