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超紅的《做工的人》您看過了嗎?這部台劇以詼諧的方式描繪工地小人物無奈又艱困的生活,讓人看完覺得有趣又鼻酸。當中主角「阿祈」的弟弟「阿欽」,工作如有神助,不僅焊接技術一流,夜間加班也不會累,優異表現引起其他師傅眼紅,常在背後閒言閒語。
有一幕是阿欽去找從事賣春工作的女友時,整個人突然變得疑神疑鬼,對聲音似乎格外敏感,甚至受到幻覺影響,出現暴力、攻擊與破壞的舉動,讓對方受到驚嚇。其實看到這邊,大家應該都猜到他有在吸毒,而濫用的藥物就是俗稱「糖果」、「安仔」的甲基安非他命。
圖/《做工的人》劇照,僅為情境配圖,非該片段。(劇照提供:大慕影藝)
前些時候,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發現全台約有25萬8000人一生當中曾碰過毒品。而在各種非法藥物中,最常被使用的就是甲基安非他命。
甲基安非他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在我國歸類為第二級的毒品,其攝取方式多元,包括口服、鼻吸、煙吸和注射。該物質進入人體會加速大腦分泌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讓使用者心情愉快,充滿自信,且精神飽滿。同時,「執著」表現也很普遍,例如一直滑手機、反覆拆裝電器或打掃環境,完全不會累。但藥效過後,整個人會變得疲倦,情緒低落,覺得空虛,陷入沮喪,搗亂大腦分泌機制。
探究接觸動機,以筆者長期輔導監所毒品犯的經驗,大致如下:
• 提神醒腦:長時間工作,體力負荷大,吸安讓自己耐操又耐用。
• 紓壓解悶:生活壓力大,不時感到心煩意亂,吸安讓自己放鬆。
• 尋歡取樂:三五好友聚會,吸安可炒熱氣氛,讓大家high起來。
• 壯陽助性:和伴侶溫存時,吸安強化當下爽快感受,延遲高潮。
• 療傷止痛:罹癌或外傷引發疼痛,吸安緩解不適,讓自己好過。
• 醒酒解醉:幾杯黃湯下肚,頭暈目眩,吸安幫助清醒,多喝一點。
無論當初使用動機為何,碰過後容易結下不解之緣。該藥物的成癮性高,為了達到效果,用量往往會逐漸增加。吸食長達半年以上者,除易有記憶力衰退的問題外,約有四成出現幻聽、疑神疑鬼、被害或誇大妄想,進而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註:舊稱為精神分裂症)。
另外,這類成癮個案也普遍有睡眠障礙、憂鬱症,動不動就出現自殘等衝動行為,而這一切都是腦傷造成的後遺症,臨床上早已禁用。
有句成語說「飲鴆止渴」,比喻只求解決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更大的禍患。甲基安非他命在滿足特定需求上雖可收立竿見影之效,但濫用帶來的後果卻是深遠的傷害,以歐洲知名劇作「浮士德」中和魔鬼交互靈魂來形容吸安,一點也不為過,故切勿因好奇或他人慫恿而貿然嘗試。
❝唯有拒絕誘惑,遠離毒害,才能避免惹上更多麻煩。❞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