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千古名相伍子胥逃亡時,因過程驚險,且同時背負壓力與焦慮,居然讓他一夕間白了頭,故事流傳到現在。壓力真的會讓人瞬間變成白髮嗎?台籍科學家、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教授許雅捷證實了。
紐約時報在2020年初報導了一篇發表在《自然》期刊的醫學研究成果,該論文是由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許雅捷副教授(Ya-Chieh Hsu,註1)所完成,研究結果發現,負責產生小鼠黑色毛的色素幹細胞(melanocytes stem cells),會因為專門負責對抗壓力的交感神經持續反應而產生耗竭(depletion),進而導致喪失毛髮顏色。實驗中將老鼠暴露在三種不同的壓力之中(喪失自由的束縛壓力;長期不可預知的壓力:潮濕環境、夜間照明、籠子傾斜;以及直接傷害的壓力:辣椒素注射),原本在老鼠身上的黑色毛在三種不同壓力下,都會變成透明,就像人老了以後,頭髮變白一樣,只是前兩種壓力需要3~5個生長輪迴的週期後才會變白,而直接給強烈疼痛壓力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變白,顯示出不同的生理或心理壓力,抑或是長期或立即大幅度的壓力,都可以讓頭髮變白,只是所需要的時間長度不同而已。
這讓潘老師聯想到中國歷史故事中,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伍子胥過昭關投奔到吳國時,頭髮一夕變白的傳奇典故,今天已經被醫學實驗證明確認,顯示中國的史書記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確有其事。
註1:許雅捷(Ya-Chieh Hsu)副教授,目前任教於哈佛大學幹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在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完成了博士學位,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
研究團隊發現,當人產生高度壓力的時候,除了會啟動抗壓神經系統對抗壓力外,也會同時使得負責製造髮色的黑色素幹細胞產生耗竭。這些幹細胞平常就存在於每根頭髮毛囊根部的旁邊,會進一步分裂成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會分泌黑色色素來維持頭髮的黑色,當高度壓力來臨時,抗壓神經會造成這些幹細胞分裂變快,最後當耗盡所有黑色素幹細胞後,毛髮就變成白色了。
圖/在高壓狀態下,抗壓神經會造成幹細胞分裂變快,當耗盡所有黑色素幹細胞後,毛髮就變成白色了;Shutterstock aslysun。
許教授表示,人類的交感神經系統是一個緊急應變系統,或稱為抗壓神經系統,專門設計給動物以及人類當作迎戰或逃跑的反應之用。當交感神經系統面臨外界壓力時,可以調控增加流向肌肉的血液流量、提高血糖濃度、以及增強集中注意力等。但是研究人員也發現,在過度壓力下,交感神經系統也會耗盡毛囊中的黑色素幹細胞,使毛髮變白。
在許博士的研究中,突然產生的高度壓力可以在短短5天之內就迅速耗盡小鼠所有的黑色素幹細胞。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家伊藤真美教授(Mayumi Ito)說頭髮竟然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變白,這樣巨大的變化,她相當驚訝。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專門研究壓力對細胞影響的生物學家查特吉博士(Subroto Chatterjee)表示壓力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適當壓力是有益的,但過度壓力則反而有害。
造成白髮的7個原因
一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頭髮變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人卻年紀輕輕,才20多歲為什麼就已經有了白頭髮?要解決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造成白髮的原因,除了年齡之外,還有哪些呢?
1. 缺乏營養素
最常見的是年輕人不當迅速減重,造成營養不良。也有的人是因為化療迅速減重造成營養不良。維生素B6、B12、生物素、維生素D或維生素E的缺乏,都會導致頭髮過早變白。2015年《發展》雜誌(Development)上的一份報告指出,當維生素不足時,會影響頭髮的顏色,而缺乏維生素的人補充維生素(或飲食恢復正常),就可能使頭髮變回原來的顏色。2016年《國際頭髮與頭皮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ichology)報導了另外一項研究,他們尋找25歲以下的年輕印度人頭髮過早變白的原因。結果發現,頭髮早白和血鐵蛋白(ferritin)以及維生素B12水平低有關。海鮮、雞蛋和肉類是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而牛奶,鮭魚和奶酪則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根據2012年的一項研究,銅含量低也會導致頭髮過早變白。銅的良好食物來源是肝臟、堅果、深綠色蔬菜和全穀類。
2. 基因
根據《印度皮膚病,性病和風濕病雜誌》 2013年的一份報告指出,頭髮過早變白和每個人家族的特殊基因有關。另外,根據2013年的同一項研究,頭髮變白也和種族有關,白人頭髮變白的年齡最早可以開始於20歲,而亞洲人頭髮變白的年齡則可以低至25歲,非洲裔黑人頭髮變白的最早年齡則為30歲。在性別差異方面,女性的頭髮一般比起男性較慢變白。
3. 體內自由基過多
雖然頭髮變白主要是遺傳造成的,但體內的氧化壓力太大時(自由基太多),也會更加提早發生。當體內的抗氧化保護機制不足以抵消自由基的破壞作用時,體內就會失去平衡。自由基是破壞細胞,導致衰老和疾病的不穩定分子。過多的自由基會促進疾病的發展,包括皮膚色素病—白癜風(vitiligo),它是由於黑色素細胞死亡或細胞功能喪失,使得皮膚部分部位因為色素流失而出現白斑,此病當然也可以使頭髮變白。
4. 身體其他疾病
像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會增加個人頭髮提早變白的風險。2008年醫學研究表明,頭髮顏色變化與甲狀腺功能之間存在高度關聯性。白髮在斑禿(alopecia areata)中也很常見,斑禿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皮膚病,會導致頭皮,面部和身體其他部位脫髮。當頭髮重新長出時,由於黑色素缺乏,它可能會變成白髮。
5. 生活壓力過大
在古代,人們就一直認為壓力可以造成頭髮變白。但是,科學研究一直都還沒有最終證明這一點。結果最後由來自台灣的哈佛大學副教授—許雅捷博士發表了這全世界第一篇的論文,在Nature雜誌,真可謂台灣之光。另外,壓力處理不當,確實可以造成除白髮外的許多身心疾病,如何與壓力相處,可以參考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系教授(Kelly McGonigal)TED talk的演講內容(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此演講已經被點閱超過1千4百萬人次。
6. 抽煙
《 2013年義大利皮膚病學在線雜誌》報導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相比,在30歲之前頭髮開始變白的可能性高出2.5倍。2015年《美國皮膚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吸煙和年輕男性過早的白髮高度相關。所以,不想要年輕就滿頭白髮的人,應該立刻戒菸。
7. 不當化學染髮劑和護髮產品
不當的化學染髮劑和護髮產品,甚至每天使用的洗髮精,都可能會損害身體。這些產品中許多都含有減少黑色素細胞的有害成分,慎選這些產品以免年紀輕輕就滿頭白髮,也是非常重要的。
預防白髮,從飲食與營養補充下手
既然知道了頭髮變白的所有原因後,那我們要如何才能預防和逆轉過早生成的白髮呢?
如上所述,如果是因為遺傳或是衰老所造成的,目前我們是無法阻止或是逆轉的。但如果是因為身體上疾病所造成的,則聽從醫囑好好治療疾病,是有可能使頭髮的色澤恢復。如果是因為飲食失當和營養素缺乏所造成的白髮,回復正常飲食以及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當然可以逆轉白髮或阻止其變多。平常在飲食中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包括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綠茶、苦茶油和魚,也有助於防止頭髮變白。另外,良好的頭髮護理也有一定的幫助。
由於每個人的頭髮最終都會變成白色,並且每個人都必須決定自己是否對白髮感到滿意,所以潘老師常說,染髮或不染髮是你自己要做的決定,但當你決定要染髮時,潘老師叮嚀你要用安全性高的產品,例如:不含PPD的染髮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改用較安全的2,4-Diaminophenoxyethanol Dihydrochloride (2,4-DAPE))。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