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的腎臟功能退化,較難適當調節體液平衡,若體液流失過量,容易脫水或引起血液電解質異常,發生低血壓;若攝食高鹽飲食而致體液聚積,又會出現下肢水腫和高血壓,令人擔心,這些現象與腎功能退化和血管循環功能變差有關。銀髮族的腎絲球廓清率下降,無法將肌酸酐(一種人體肌肉肌酸的分解代謝廢物)排至尿液中,因而血中肌酸酐值高於一般成年人,銀髮族即使肌酸酐微幅增高,都可能使短期內死亡率增高兩倍,因此及早發現腎功能障礙非常重要,以免嚴重進展至末期腎病。
當銀髮族發生急性傷害後,會增加腎臟的額外負擔,使原本已經處於邊緣的功能更差,有如雪上加霜。丹麥學者曾發表一篇回溯性世代研究,分析299位年紀65歲以上的髖部骨折病患,評估他們的腎功能障礙。結果共85位發生急性腎功能障礙(28.4%),這些病患的住院日數較對照組久,術後併發症較多,30內死亡率高達15~19%,嚴重影響臨床成果。這些病患的急性腎功能障礙,可能起因於腎臟本身或其他腎外因素,銀髮族的健康本錢不足,即使發生輕微或短暫的急性腎功能障礙,也可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引起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一發不可收拾。
有鑑於此,在治療發生急性骨折病患時,應注意評估急性腎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多加注意防範;這些因子包括手術前的腎小球濾過率較低、需接受緊急手術、肝病、糖尿病、肥胖、周邊血管阻塞性疾病、接受高風險手術等。手術期間出現低血壓,會使腎組織的血流不足,增高急性腎功能障礙風險,尤其術中出血過量所引起的低血壓,其傷害遠大於由麻醉所控制的低血壓。有些銀髮族可能體內血管皆已出現血管粥狀硬化,已經罹患高血壓多年,甚或慢性腎病,他們的血壓調節功能處在一種微小範圍的平衡狀態,若是再發生一些急性傷害或低血壓,很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急性腎功能障礙,對老年病患的預後造成嚴重的考驗。
此外,手術後若需輸血時,也會顯著增高病患的死亡率和感染率,術後輸血經常都是起因於疾病嚴重或出血量較大有關,這些病患在輸血時即已處於較不利的病況,加上貧血引起更多連鎖的生理障礙反應,例如腎組織灌流不足後,造成體內代謝失去平衡,血液酸鹼度調節失衡而需由肺部代償,引起呼吸功能的過度負擔,最後造成心肺功能的傷害,應注意防範。
因此,銀髮族發生急性骨折傷害時,術前應進行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身體檢查、一般檢驗、特殊檢驗、回顧藥物史。術前應評估麻醉風險、麻醉方式、手術時機和方式,並計畫術後照護方案。銀髮族常合併多重內科疾病,如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肺疾、糖尿病、中風、神經疾病、泌尿道和腸胃道等疾病,術前須謹慎評估,多加防範,才可降低罹病率和死亡率,改善預後。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